
半年多前的2021年7月,内蒙古一机集团成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制造业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资质,并实现上线运行,此举标志着企业在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点燃了以信息化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半年多以来,运行良好。
科研过程数字化,突破信息“孤岛”
集团紧紧围绕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建设思路,以科研项目管理为牵引,通过三维设计、工艺规划、数控加工编程等软件的推广应用,以及设计、工艺仿真系统和虚拟装配系统的应用,纵向将设计、结构优化仿真、工艺、工艺仿真、虚拟装配相互联系起来,横向覆盖设计、工艺、制造的数字化研发制造协同过程,成功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信息化。
与此同时,企业围绕数据驱动的传动系统制造过程管控与优化研究,开展了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智能装配、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成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基于数字孪生及工业大数据的装配工艺分析与优化、测量——仿真——装调——焊接一体化集成、基于在线检测的智能安装等工艺方法,为提升产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及装备基础。不断推进工艺技术管理电子化应用,实现工艺装备更改通知单、工艺路线更改通知单电子化审签流程及自动编号,将工艺评审管理中的产品工艺技术状态分析、工艺评审计划纳入MPMS系统电子化流程管理中,实现工艺评审申请及后评价的线上实时管理。
信息化管理,让生产过程高效、智能和绿色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近年来,一机集团不断探索信息化技术在生产管理、数字化车间建设、智慧物流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搭建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分公司车间MES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系统应用,实现了生产的全过程管理,能够以更快速和无间歇的方式,代替人工处理高度流程化和重复化的工作,避免了人为疏忽等操作风险,提高了操作准确率和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修订完善《军品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管理办法》,拓展和完善系统功能340余项,新建原材料采购管理等模块,使系统适用性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不断强化与MES系统、物流系统、PDM系统的数据互联效率,实现网上平台异常问题处理、公开与分析,2021年全年系统内累计发起和解决异常问题240余条,强化了问题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累计签订内部拉动合同750余份。
在数字化车间建设方面,三分公司的焊接机器人在自动化焊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全程自动化焊接,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四分公司在现有5条数字化示范生产线基础上,加快推进DNC数控设备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各设备信息资源,助推分公司向数字工厂智能工厂迈进。五分公司构建起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车辆总装数字化车间,完善现有各类信息化系统,实现车辆质量数据、物联数据、生产数据等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形成信息化生产管控模式,为数字化总装提供技术支撑。
在智慧化物流方面,公司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资库存的预警功能。针对物采配送中心各大库房库存资金占用居高不下的现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现行使用的物流系统为基础,开发了针对金属、非金属、配套件、冶炼材料等四大类物资的实时库存统计查询程序模块,实现库存物资的精细化管理,为各库房控制物资采购节奏和进货节奏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信息化平台,形成市场竞争新优势
一机集团拥有兵器工业集团唯一的设备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平台充分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彻底打通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软件以及软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通道,实时采集在线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在对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优化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潜在故障隐患和事实故障发生时间进行预判预警,提前采取措施有效消除故障隐患,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时间。目前,公司正在利用设备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深度推进“智能检测技术”以及“柔性智能制造产线建设”的技术研究应用及推广工作,依托自身电控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将产业链向装备“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延伸。
集团公司还将通过不断加强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平台市场化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服务工业云平台,着力推进高端嫁接改造,汇聚更多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3—5年上平台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线上交易额达100亿元,建设“云上一机”,为企业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良好条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朱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