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令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走过的奋斗路,中国共产党一路栉风沐雨,夙兴夜寐,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远眺前行的奋进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必将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恢宏壮阔的史诗。
一、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的密码
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唯物史观最讲历史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孤立向联合的演进法则。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概括为“两个必然”,明确提出“两个绝不会”。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分析掌握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指导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乘风破浪不迷航。
唯物史观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指明了道路。人们创造历史,但“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思考国家前途命运,并将唯物史观作为思想基始点分析历史演进规律,认清了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扭转了“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社会现状,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转危为机,开启了从积贫积弱的近代屈辱中“站起来”的奋斗历程。
唯物史观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依靠力量。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释,将人民作为“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视为真正的英雄。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将党的价值目标和政治立场凝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了新纪元。
二、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指南
唯物史观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
唯物史观为以史育人奠定了科学前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党史是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学史明理、以史育人的应有之义。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助于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掌握“实际的历史运动”现象背后的本质,真实还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有利于形成宏大全面的历史观,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百年党史“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唯物史观为应对风险挑战增长了信心智慧。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面对当前局势下无法回避的风险和考验,我们仍需翻阅党史,寻找党史中的宝贵经验,吸收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本领,增长解决一切难题的信心和决心。
三、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成功的钥匙
唯物史观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理论源泉。“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箴言,是人民至上价值观念的现实表达。“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秉承“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价值理念,百年奋斗,百年为民。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夯实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唯物史观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 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牢牢掌握历史主动。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国内局势瞬息万变,中国共产党人要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人民心声,着力破解新时代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棘手课题,找到中国答案,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唯物史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理论之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如潮,大道如砥。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上,中国共产党继续倾听时代呼唤和历史所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作者系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