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语重心长地谈话,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开导,一期又一期地等待,直到2000年7月,王建明才宣布新代总经理人选,卸职总经理适时改任副董事长。为了这个任免,有谁知道王建明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啊!
屋漏偏遇连夜雨。这个时候,王建明多年的助手,原玉柴总厂常务副厂长覃茂威离退了,紧接着王建明的另一战友玉柴两司党委书记刘碧清又上调了。
王建明在玉柴两司高层领导及部门党政一把手欢送党委书记茶话会上的讲话集中表现了他对待他人,对待同事,对待战友,对待集体和对待党组织的丰富情感。现摘录如下:
刘书记有四个特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一是诗人般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她对玉柴目标的追求、来自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来自对自已集体和人群的热爱。她始终充满了特别高的激情。她做思想工作,很有鼓动性;她的批评,可以让你坐立不安。玉柴现在从事的是一个动感的事业,集司的发展方向是环保产业,股司发展的是动力事业,我们的事业是一个追求进步、发展和发达的事业,我们要对我们的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
对事业光有激情还是不够的,刘书记还具有相应的政治水平和素质,这种水平和素质是她勤劳苦学,孜孜以求的具体表现。这是特点之二。
第三,刘书记不仅是开拓者,同时也是跋涉者。她具有开拓者和跋涉者的毅力和韧性。这个时期党的工作在变化,同志们都说,党支部例会是一个很有收获的会。她基本的工作方法是反复推进,不厌其烦,同时又不以权压人。
第四,刘碧清同志对工作尺度的把握,对员工情绪的反映是准确的。1985年至1991年,我们每年都在做对员工的“号脉”工作,根据员工的反映来修正或调整决定;如果说我们的行政决定偏差不大,那么首先是得益于刘碧清同志带领党委一班人准确号脉。她在这个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使玉柴的党建工作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
这些品质,这些精神,是刘碧清同志给我们留下的很好的东西,是公司的财产,是我们要认真掌握、分析和研究的,要从中获得启示,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还要能形成自已的风格,为的是一同把玉柴不断追求进步的事业做好。
股东的不解、调整的艰辛、社会的期望,犹如三座大山,沉重地压迫着王建明的身心。如果此时自私,最好躺倒不干。然而在他心中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动力,那就是他对事业,对集体,对信用的忠诚。他一定要使玉柴走出低谷,把企业做好做大。因为他十分清楚1999年的风波是生存危机和反危机的一场较量,因此他没有倒下。
祖国母亲并没有忘记自已的儿子。在王建明最困难的时候,在股东状告到中国外经贸部,从而引发调查人员下来的时候,是广西区、市两级政府给予了王建明有力的支持。“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我就是钢筋铁骨也是承受不住的。”王建明说。
四
东方终于出现了黎明的曙光。
吴民勤定案了,被判了无期徒刑。调查结果证明:王建明是清白的。
股司新的总经理班子上任以后,加速了新品开发到投产的速度,迅速控制了各项主要产品的制造质量,销售的优势恢复了,2001年企业主导产品的销售量与销售额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实践证明王建明提出并坚持的主战略和主方针是正确的。
冷静下来以后,股东撤换了原来的代表。于2001年10月继续选举王建明担任为期三年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玉柴的销售收入留下了这样的记录:1995年20.1亿元,1996年14.15亿元,1997年11.4亿元,从1998年起到2001年,又从13.72亿元增长至30亿元,2002年1-5月玉柴股份公司的销售额又同比增长82.21%
在这期间,由玉柴牵头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挂牌运作;至此,拥有总资产44亿元、净资产30亿元下属24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的玉柴集团也宣告成立。这是怎样的步伐,这是怎样的神话!
在银企结合的过程中,金融界的一位顾问为王建明最为看重的信用建设成果做了一个精辟的概括:玉柴已经初成如下四大信用,负债与还贷信用——“七五”其间,玉柴的贷款和自筹任务是2800万元,还款期为92年;但到1989年玉柴完成还贷和自筹3600万元,超额完成技改计划,提前3年归还了借贷。
王建明以特有的诗意和豪情经营着他的动力王国。从1985年树立“跻身国际内燃机强手之林”理想抱负起,目标一直在不断地精确量化,2002年,他要求玉柴今后几年在国际内燃机行业的竞争中打进半决赛,闯入前四强,争当中国两项文明高度发达的典范。
打进半决赛闯入前四强
广西玉柴董事长王建明在实业界可谓是响当当的人物,在他的一手带领下,祖国南疆边陲小城——广西玉林市矗立起了以“王牌动力”闻名遐迩的大型内燃机生产基地。在北京也有他的“杰作”,中国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在北京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日,王建明宣布了一项令行业为之震惊的重大决定,他说,今后数年中,玉柴要在假设的发动机世界杯锦标赛中打进半决赛,闯入前四强。同时,他还强调,从现在开始,玉柴奋斗了十多年的理想抱负,当中有一句话——“要把玉柴建设成为我国中南部两项文明高度发达的典范”,要作变动,要把“我国中南部”改为“中国”,我们一定要争成“中国两项文明高度发达的典范”。
在平庸和上进之间,王建明选择了上进,矢志不移。事实上,他刻意追求的是一种火山爆发、熔岩喷射式的激情和惊天地、震中外式的壮举和辉煌。王建明以他固有的诗意和豪情,即将引领着上万玉柴人迈向企业发展史上的另一个征程。
理想作路引领玉柴持续发展
尽管王建明已经当了十多年的企业领导,但浓郁的文人气质仍然扑面而来。他兴趣十分广泛,喜欢音乐,可以拉一手好小提琴,也喜欢看小说,开始是苏联的,大学后期是西方的、古典的,进入工作岗位,喜欢看像阿瑟·黑利和希尔顿的。管理书反而很少看,在他记忆中,管理书只看过3本,一本是杜拉克写的《有效的管理者》,他读主要是因为它薄,另两本是为了应付第五期厂长经理统考才读的。王建明多次和人提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这本书里,他有三大感触:一是姐姐对弟弟深挚的感情;二是音乐如何产生的,是怎样用心里的血一滴一滴地滴成的;而第三点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命运面前,即使是头破血流也决不低头,一直努力,一直奋斗,一直向上。这本书他看了好几遍。很多专家学者在分析了王建明的气质和企业的发展历程后,下了这样的一个评语:王建明是靠文人的浪漫主义思想来领导玉柴的未来。言外之意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可在王建明眼里,艺术和企业经营是相通的,企业经营同样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人性尘垢的涤荡、人生境界的升华。
对此,许多玉柴人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说,王建明自毛遂自荐当厂长那一天起,就不是单为解决工厂的温饱问题而来,他有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让玉林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跻身国际内燃机强手之林,发展成为世界级动力王国。
他众多的愿景中有不少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2002年,王建明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是1970年,王建明被分配到与大城市形成巨大反差的广西玉林时,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感叹道,如果哪一天这里的孩子能接受芭蕾舞的培训、接受音乐的熏陶,这块土地就真正地改变了。2001年玉柴建厂50周年,当身穿白衣裙的玉柴小演员们踮起脚尖在舞台上旋转起来时,王建明被深深地震动了。他没有想到,早年间的梦想就这样不经意地变成了现实。
(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