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王建明同志曾获主要荣誉
1986年以来先后多次被授予广西优秀厂长(经理)、中国百强企业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1993年被评为广西区劳动模范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4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199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特等奖。被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及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经营管理大师”称号。王建明先生受邀出任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广西大学等七所大学的兼职教授。1996年王建明先生应邀到美国麻省里工学院国际总裁班讲学。
附录二:玉柴曾获荣誉
1985年—1991年连续六年被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区经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区经委授予玉柴88、89、92、93年度广西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
1989年2月,广西区工商局授予玉柴“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1989年12月,被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0年6月,区经贸委、区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玉柴1989年度广西企业管理优秀奖。
1991年6月,区经委授予玉柴1986年度、1990年度自治区级企业技术进步奖称号。
1992年10月玉柴荣获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称号。
1992年,玉柴被评为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
1993年5月玉柴股司被区政府办公厅评为1992年度广西经济效益百强企业。
1993年10月被全国总工会特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1993年10月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授予玉柴股司“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
1994年4月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中心统计,玉柴股司荣列中国500家最大企业109位。
1994年4月,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中心统计,玉柴股司荣列中国普通机械制造行业百强企业第一名。
1994年10月玉柴股司WY1.3全液压挖掘机荣获第三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5年玉柴集司被评为1994年度“广西的脊梁”五十强优秀国有企业。
1995年5月,玉柴股司被评为199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家最大工业企业。
1995年8月1日,中国企业形象认定委员会授予玉柴股司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称号。
1995年8月,国家统计局、中国技术进步评价中心和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中国组委会联合命名玉柴为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
1995年11月,全国总工会授予玉柴股司“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1996年11月玉柴荣获1995年度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广西区经委、质协授予玉柴股司1996年度、1997年度、1998年度、1999年度自治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
1997年4月全国总工会授予玉柴股司“五一”劳动奖状。
1998年7月玉柴股司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
1999年6月广西区经委授予玉柴股司1998年度经济效益先进企业称号。
1999年7月玉柴股司被评为广西机械行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
1999年9月16日,玉柴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10月,玉柴被广西区经贸委、区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广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1999年11月,玉柴被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经贸委、中国质协评为“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附录三:玉柴大事记
1951年7月14日,玉柴创建。
1958年4月,玉柴试制成功第一台1140煤气机,使企业从此走上了生产动力机械的轨道,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奠定了企业生产动力机械的信念。
1959年,企业决定生产105型系列柴油机作为企业主导产品。6月,2105柴油机试制成功,并成为此后22年企业的主导产品。
1979年,玉柴决定选型6105Q车用柴油机作为产品方向,并于1980年成功试制了6105Q第一台样机。
1985年,6105Q产量直线上升;同年5月第一台6105QA车用柴油机试制完成,是年,玉柴实现又一历史性转折,摆脱了产品品种单一、功率小、市场应变能力差、经营被动的局面,初步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制一代”,在同行中站稳了脚跟,阔步前进。
1987年,玉柴完成6105QA与6105Q的更新换代。
1989年10月,玉柴第一台小型挖掘机试制成功,获1990年“广西工业新产品百花奖”,1991年12月投入批量生产。
1990年12月,YC6105QC通过区级鉴定,并于1991年顺利转产。
1990年,玉柴被国务院企业管理委员会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
1992年8月,玉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3年通过引进外资5230万美元,再次改制为中外股份制企业,实现了玉柴发展史上的第三个历史转折,摆脱了投资笼子的控制。
1994年12月,玉柴股票在美国纽约上市取得成功。
1995年8月,国家统计局、中国技术进步评价中心和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中国组委会联合命名玉柴为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
1995年8月,玉柴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996年开始,企业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开展企业改革整顿,使企业逐步走出了低谷,实现了恢复性发展,并形成了轻、中、重柴油机并存的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
1996年11月,玉柴获得由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质量保证中心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1999年12月6112、6108ZQ以及6108ZQB三大类别、八个机型排放达到欧I标准,玉柴生产绿色环保柴油机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果。
附录四:玉柴1984年-2005年发展图示
(见文后)
报道选——
沧海横流
一
从1985年2月王建明入主玉柴以来,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企业一直高速地发展。
“然而,这一切,在1995年年底那几个月里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季洪光曾经这样描述玉柴面临的困境:
“先是常驻玉柴守下线柴油机的几大汽车整车生产厂的供销科、处长们,一个个地走了。紧接着原本十分抢手、一个月最少也要销售3000多台的6105型柴油机,几大整车制造厂突然都不要了。公司原定1995年生产销售10万台柴油机,只完成了7.5万台。市场给了玉柴一个措手不及,最后两个月企业也就差不多停产了。在以后的两年时间内,曾经占据同类型车用柴油机48%市场份额的玉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30%左右。”
下岗、失业,这些玉柴人多少次看到和听到的名词,如今竟变成了严酷的现实摆在玉柴人的面前。
王建明起初坚持不裁员,他想通过轮岗等方式保持玉柴现有的生产力,然而仓促应战的玉柴无法取胜于变化了的市场,加上外方与日俱增的压力,玉柴开始减员了。一批又一批员工含着泪花离开了玉柴。
昏黄的夕阳挣扎着从白马山落下去了。在街上摆摊的下岗工人,踏着苍茫的暮色,一个一个地返回了玉柴。曾经是那么喧闹的厂区,如今变得这么沉寂。
王建明犹如万箭穿心。这时他心中的痛苦,是任何笔墨也难以形容的。
(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