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科学布局、巧借外力、精准融合,全面推进市场化和精益化“两化融合”管理工作,助力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科学布局 精准导航
“推进‘两化融合’管理工作,就是从点到面持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管理要素、经营要素,解‘痛点’、疏‘堵点’,在市场机制‘无形之手’与精益管理‘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在淄矿集团年初召开的“两化融合”推进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书翔对推行“两化融合”工作提出了总要求。
建立机动完善、领导有力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据了解,年初他们就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管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置了专业工作机构,配备了专业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及实施步骤,制定考核标准,为全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流水作业,最关键的是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鲁守明说,各单位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了切实有效、独具特色的推进方案。
位于济宁的唐口煤业公司围绕“一个诊断”,夯实“七项基础”,实施“七项工程”,推进“三个阶段”,实行“三类考核”的“17733两化融合”管理运营框架。陕西彬长矿区的亭南煤业公司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企业文化锻造为引领,以五大价值链为协同,以全面信息化为支撑的“1151两化融合”运营管理体系。
巧借外力 添能加油
近日,来自淄矿集团济北矿区各单位的40余名“两化融合”专员齐聚一堂,研讨学习“两化融合”工具运用、项目实施和实操技能。“为培养一批懂理论、能干事的工作专员,我们借助专业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培训。”淄矿集团“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吕法玉说。企业分别聘请北京扬智咨询公司、青岛天道咨询公司,对试点单位进行初步诊断,分层分批分区域组织开展倡导者、精益绿带、精益黄带培训10场次,共培训434人次。与此同时,该集团还注重总结提炼各单位推行“两化融合”过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借助各级宣传媒体的力量,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要对支护过程每个动作进行分解,测定标准工时,来找到并消除无效动作……”11月16日,山东工商学院教授张顺唐在正通煤业公司TBM二队学习室,指导他们优化改造支护流程,提升掘进效率。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正通煤业与山东工商学院展开合作,建立专家智库,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到矿培训指导,就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咨询。截至目前,他们已到矿培训10余次,累计1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对200余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再造。
与正通煤业一样,亭南煤业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着力解决在采掘接续、灾害防治、运输优化、物料管控、设备管理、煤质创效“6大课题”上的难点、焦点问题。
融合发力 增压提速
“精益化就是干好活,市场化就是算好账。”在采访过程中,东华水泥公司“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倩介绍,推进精益化和市场化融合发力,关键就在如何让“算账”和“干活”真正“融”起来,起到“1+1>2”的倍数效应。
刘倩说,他们在推进“两化融合”管理工作中,首先利用市场化大数据诊断系统漏洞和短板,再用精益化工具整改完善,最后再反过来用市场化收购结算验收改进成效,达到全流程的融合发力。另外,他们大力推进精益大项目、示范区打造、自主保全和全员创新等项目,成为推动“两化融合”工作落地,企业降本提效的有力抓手。
在煤矿生产单位,他们在生产、安全、成本、营销等方面植入融合理念,取得显著成效。正通煤业公司通过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及精益供应链系统,应用价值流图工具优化作业指导书,努力建设精益生产示范区,“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时间,市场结算数字化、物料配送专业化、仓储管理智能化、TBM掘进生产精益化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范振峰 乔长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