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驿道野菊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赛星

1.jpg

  寒风又起,当我们把目光游移在村庄附近田间地边,目之所及,全是那一簇簇、一丛丛的野菊花。远远看去,像天空的繁星一样点缀在山野之间,又似金黄金黄的春天的油菜花,璨然一片,只是没有油菜花开得那么热烈罢了。

  我从小幽居山间,对草木植被都是十分熟悉的,自然对山里独有的野菊花更不会陌生。我们经常和一些小伙伴们跑到山边去采摘一些回来,放在鼻子上嗅闻,顿时感到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记得在我的童年时代,村子里经常有一些城里的照相馆的摄影师来到山里照相,为了美化,装扮自己,我们一帮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便进山里去找寻芬芳的野菊花,攒在手里,在摄影师的引导下摆着各种造型。随着快门的“咔嚓”声,一张张人在丛中笑的动人画面就这样定格了。故乡野生的山菊花,在大山中分布得较为广泛,以致被山里人当作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闲花野草,被长期忽视。其实,野菊花浑身是宝,其药用价值不容菲薄。其味道清香中略带一丝苦涩,但药性比较平实,它不仅具有清除湿热、解除毒素、疏散风热的功效,更有一种消肿止痛、解毒清火的作用,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材和食材。我小时候受到父亲的影响,时常给家里采摘一些野菊花,父亲经常把野菊花放在簸箕里晒干,平时用来煲汤、炒菜等,或者村子里有人因为“秋燥”,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上火”,就把它拿来泡茶,清肺抑火,食疗的作用和效果非常明显。因此,野菊花深得山里人的青睐。

  野菊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过去一直被山里人忽略,因为山区林业发达,有延绵数十里的森林资源和城里人爱吃的土特产,如楠竹、野菜、竹笋、红薯等,比卖野菊花要更加来钱一些。我的父亲在村里粗识文墨,初通医道,经常与山外的一些开药铺的郎中有来往。记得每年的深秋菊黄季节,总是有一些城里来的老中医带着学徒来到山里采药,他们不仅采摘一些山菊花,山里的黄精、玉竹、细辛、杜仲、七叶一枝花和鱼腥草等数十种药材都是他们的至爱。

  在童年时代,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父亲略通医理,且为人古道热肠。几乎每一次有从山外来的老中医,进山来采药的时候,他们就选择在我家落脚,把带来的《本草纲目》和其他农村赤脚医生专用的中草药彩色图谱,包括一些劚土的铁镐和铲子和行李等都撂在我家里,吃住也都在我家简朴的住宅里,晚上收工,大家围炉夜话,谈的话题都是岐黄之术和如何悬壶济世的事情,也包括山里的一些中草药,日子一长,我和他们这些像秋雁一样,每年按时都来的陌生客人渐渐地熟识起来了。自然而然,从小心思单纯的我,对中医草药萌生了许多兴趣。每次进山采药,我都带着我家的那只爱撵兔子的小黄犬,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

  野菊花的生命力像小草一样顽强,花期也非常漫长。野菊花具有坚韧的性格,它在这曾经热闹非凡,来往江西和楚地的商帮贩运盐巴、茶叶和各种山货的千年古驿道上,傲然挺立,藐视风霜,虽然没有古都牡丹花的天姿国色,也没有皇家园圃中的芍药的娇艳迷人,更没有春日山里野樱花的妩媚和清丽,但它那不择土壤,在任何贫瘠的山地都能够野蛮生长,面对风刀霜剑的不屈精神,实在是可圈可点,令我十分喜爱。采药于家山,我有一种神农尝百草,造福于天下苍生的崇高感和神圣感,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那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到大片的野菊花,我一时间想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对“岁寒三友”咏物诗词,但无暇与吟哦和唱和。此时阳光像野菊花一样大朵大朵地开放,给秋天的山峰带来了无限绮丽,秋山的红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大部分树木已经不再深翠,只有丛生的茅草和榛菅,有一些刚刚灌浆的红色野果在炫耀着季节的丰饶。 故乡的野菊花,它永远是我记忆里面的一抹温暖的色彩,一丝丝的乡愁,它永远芬芳着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