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华东周刊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杨水福:上善若水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大。”让生产、经营、技术、研发齐头并进、联动发展,杨水福早已做好了准备,他要向更大的世界进发。站在钱塘江畔,感受浪涌潮翻,杨水福的心中,未尝没有东临碣石的志气,“五福”品牌,是时候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了。

  ■ 陈惠敏/文

1.jpg

  初次见杨水福,你似乎很难把眼前人与“浙江杭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身份联系起来。他坐在端肃的木质办公桌后,一身休闲装随意而自在,神情是平和且宁静的。面对他,与他谈话,你才能觉察他思想之深与境界之高,方知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就在杨水福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书:“泉水福长。”这幅暗含杨水福名字的字画,亦映照着杨水福的一生。

  ◎泉出深山,道阻且长

  茅盾有言:“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江河在奔腾之前,却也有蜿蜒于深山的时候。苦难,是成就杨水福人生质地的原因之一。

  1956年的钱塘江边,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七个小生命。杨水福的诞生,对这个家庭来说,或许只能称得上是喜忧参半。未来的日子尚不知如何,瘦弱的母亲怀抱着新生儿,仍然在心中存有一线希冀——母亲为他取名水福,希望他命中能财源滚滚,鸿福无边。

  然而,就在杨水福八岁那年,命运的重锤再一次落在了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之上。一场火灾夺取了杨水福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依托,房子没有了,邻居的接济也只是杯水车薪。父亲眼见妻儿挨饿受冻,却无能为力,一场小小的风寒,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年,杨水福的父亲离开了。

  父亲去世不久,包括杨水福在内的家中四个孩子又被病魔侵袭,天花让他们的脸上到处都是水泡,眼睛和嘴都因为周边的皮肤溃烂而张不开来。接踵而至的风雨吹打着杨家的门庭,母亲来不及悲伤,只能用瘦削的肩膀再次扛起养家的重担。这个年,过得心酸且艰难。

  即便如此,杨水福的母亲,这个生在长在农村的妇女,仍然用最长远的目光,规划着杨水福的未来,她想,人穷志不短,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学。自小聪慧懂事的杨水福,握着母亲满布冻疮的双手,攥着母亲日夜操劳换来的学费,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拿回了最优异的成绩。

  眼见坦途在望,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时代动荡,让杨水福的读书梦再次破灭了。

  负重前行,也不曾折断杨水福的脊梁。松柏之质,经霜犹茂,杨水福说:“没有苦难的生活不叫生活,没有苦难的生活没有快乐。”离开学校后,他干过美工,做过宣传员,还当过民兵。杨水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被领导看重,终于来到丰北村的校办工厂,从农民,变成了一个乡企工人。

  看到杨水福的可塑性,工厂安排他到平湖标准件厂学习。在这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在平湖的生活里,假期对于杨水福而言是奢侈的,他常去的“旅游景点”,除了车间,就是图书馆。车间——图书馆——食堂——宿舍,四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但充实,他还利用这段日子,自学了机械设计。

  回厂后,杨水福从车工、机械钳工做到技术科长、生产技术厂长、企业承包人。这不长不短的八年时间,杨水福满怀着对老厂的深情与感恩,冲破了苦难的泥沼。他人生的这一泓清泉,自深山汩汩流出,逐渐要汇入奔涌不止的大江大流而去。

  ◎浪潮起伏,力攀高峰

  1987年,杨水福告别老厂,来到杭州四季青五福村创业,投入浙江大光明公司门下,开始了与钢管业这一世的缘分。

  在大光明,他的学识与睿智征服了公司领导,不久他被评为总工程师。为了不辜负这番信任,更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杨水福从规划、管理、质量、设计等方方面面入手,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为了公司扩容,他施工设计两头抓,在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还预测到未来的走向与变化,提前筹划好了各种短期与长期的规划。时间对于杨水福来说常常是不够用的,夜晚也被他当做白天来继续工作。

  从1987年到1991年,大光明公司共引进了15条钢管生产线,产品从φ13到φ219,成为了配套最全、最系列化、口径最大的生产线,销售额也从350万元发展到10亿元。这是杨水福的战果。

  大浪淘沙,杨水福一直立在潮头。1993年,大光明公司开始筹建杭州重型钢管厂,急需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的帅才来带领新厂建设。理所当然的,杨水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前些年的学习与拼搏像是为今后杨水福的企业生涯埋下的一粒种子,现如今,正是到了开枝散叶的时候。

  新厂还未投运,杨水福首先筹措了各种各样的座谈会,鼓励员工踊跃发言,集思广益;他又咨询了市场相关的专员,了解市场情况。很快,杨水福就制定出了一套先行办法:一是尽快建设,尽早竣工投入生产;二是从产品、销售上找出路;三是稳定人心,让大家思治、思好、思发展;四是对公司领导约法三章;五是改革分配制度;六是调整结构,狠抓管理……就像之前杨水福在大光明的工作,这一次新厂筹划,他仍然在方案中将长期与短期规划都考虑到位,这是他踏实稳健的经营之道。

  他对员工承诺,盖车间、建生产线、添机器设备……事情将会一步一步落成,企业要分三步走,再上三个台阶。如此举措,在无形中给企业内干部与职员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强烈的使命感与向心力让工人们拧成了一股绳。杨水福始终奉行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最佳捷径是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你的成功符合他们的利益。”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这是杨水福治企之根本。

  万事开头难,方案做出来了,工人们的热情也调动了起来,另一个难题却摆到了杨水福的面前——资金困境。穆尼尔说:“人在困难的时候就应该多思,多思了就会有办法。”杨水福为了筹集资金,想尽了办法,找朋友借钱、找银行贷款、赊账买材料……事实证明,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杨水福过去打下的人品保证,以及他所展现的才华与资本,让所有人都为他预留了充足的信任。在那个经商不易的年代,杨水福的借钱借物之行,竟是一帆风顺。杨水福记得这份恩情,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底气。

  拿到开办资金,杨水福立刻投入生产,一年的快产快销就让他很快还清了银行和朋友的借款。如他所言:“我们这代人,大都是被迫成功的!”外部与内部的压力让他来不及喘息,杨水福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分割得一清二楚,大刀阔斧地改,细枝末节地修,公司的任何一个环节杨水福都要亲身参与过、决策过。

  经营期间,杨水福不仅看重投资方向的选择,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还看到了品牌效应的重要性,进行现代化、规模化的管理投入,创造更加和谐的、人性化的环境。除此之外,他利用市场的信息功能,着眼诚信服务,完善企业文化,更是培养了公司对于风险的抵御与反应能力。在企业内部,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对中层干部实行定向负责制、高薪聘用制、末位退岗制;对营销员实行由推销向营销的转变,建立风险抵押、全员承包制……

  诚实、信用、公开、透明,杨水福贯彻着自己的管理哲学,“我最看重一个人的诚实和诚信,不会盲目投资。我认为有的时候,诚信会带来福,有人会相信你的。在转型升级上、在投资上,我们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赚大钱暴富的心理我没有,我比较稳一点。”2001年,杭州重型钢管厂实现产值2.3亿元。八年期间起起落落,杨水福依旧未改本色。

  “办一件事成一件事,就是效益。一个人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外来的帮助永远替代不了自己的努力。”杨水福说,他的坚韧、谦逊、好学、奋进不会输给任何人。是否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杨水福每日一省。在一把手的位置站了十多年,他甚至又重回课堂,拿下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的学位,将经济理论与制造业实践交融升华。杨水福立足市场,实现了制造业领域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2002年,党的十五大掀起一股改革春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后,杭州重型钢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杨水福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5年,“杭州重管”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被评为杭州优秀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企业再次被评为AAA级企业;到2009年,公司销售收入已超过4亿元,被评为中国知名企业,其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杨水福也荣膺知名企业家、诚信企业家称号,并连续十年获得杭州四季青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的称号。与此同时,“五福”品牌的销售已经遍及全国与东南亚地区,在国家各重点建设工程中,如奥运场馆、世博会场馆、各种大型飞机场、火车站、码头都可以看到其产品的身影。

  “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大。”让生产、经营、技术、研发齐头并进、联动发展,杨水福早已做好了准备,他要向更大的世界进发。站在钱塘江畔,感受浪涌潮翻,杨水福的心中,未尝没有东临碣石的志气,“五福”品牌,是时候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了。

  ◎深海万丈,犹纳百川

  自1993年成立以来,“杭重钢管”专业从事建筑钢结构用钢管、电力输送工程用钢管、水煤气管道工程管、机械工程用结构管和市政工程用钢管的制造,集生产、经营、贸易、服务和技术开发为一体。杨水福坚持管理、技术、经营和组织的不断创新,在行业管理上,充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过程控制,重效果考核。

  “杭重钢管”不仅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获得了出口欧洲产品的CE认证;产品被推荐为省优质产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为质量跟踪产品。企业被质量管理中心评为产品质量优秀企业,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萧山区政府评为优势成长型企业,2008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五福钢管”还被国家电网专家组考核评定首先产品,参于1000KV特高输电线路铁塔工程建设,入会国家电网特种管材生产、制造重点战略合作供应商。

  杨水福打下的基石已足够坚固,便到了思考如何更长、更远、更好发展的时候。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重工业时代向世界挥手告别,留给传统钢结构产业的,是关于转型发展的新思考。“杭重钢管”并不打算停滞它迈向世界的脚步,它选择了一种新的方式,迎来了“杭重式”传统产业的华丽蝶变。

  2019年年初,“杭州重型钢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杭重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二字,是杭重在新时代保持生命力的秘诀。

  未来如何,杭重科技立足市场,给出了展望。随着原材料的优化,未来建筑将采用拼装式的钢结构,建筑的科技感需要由此来支撑。可以预想的,这里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这样的市场需求,将反过来主推上游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除了钢铁原材料的优化,相对应的切割焊接工艺也必然随之升级。

  杭重科技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已经全面应用了智能切割技术,通过给工业大脑内的控制芯片编程,可以向固定式定点定位机器人下达精确的切割指令。不仅如此,杭重科技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也在对航机设备进行改良。双碳战略的提出,还会促进炼钢向少而精的模式发展,形成钢铁产业的良性闭环,迎接真正的建筑绿色化时代的到来。科技这条康庄大道之上,早已可见杭重科技前行的身影。

  点进杭重科技的官方网站,左上角就是公司的VI视觉识别标志。蓝色圆底的衬托之上,是“五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WF”变形成和平鸽及五星,预示公司有如闪亮的恒星,熔入世界企业之林,和平相处,并传递幸福和发展的信息;该标志另一个寓意就是充分展现公司以冶金管材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现代企业的发展构想。不难看出,如今的杭重科技,站在传统产业的肩膀之上,望见了由科技与创新带来的新方向,已定下了新时代发展的目标。

  企业发展如日中天,未来美好前景可见,杨水福在此时将经营权移交给了儿子张杨钧,自己则选择皈依佛门。杨水福给杭重留下的,是逆境不躁、顺境不骄的沉稳,是公开透明、平等和谐的原则,是着眼客户、顺应时代的机变。如此精神在杭重科技的企业文化中扎根,促使着一代又一代的杭重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早年苦中问路,后来迎浪寻峰,困境没有绊住杨水福的手脚,荣耀也不曾让他迷失方向。如今在佛中悟道的杨水福,心中是一片苍茫大海,有日月之行,亦有星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