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梁平三彩圣旨的主人是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后强 李海龙 张永祥

  在重庆市梁平区博物馆,有一幅由光绪皇帝在1901年(光绪27年9月30日)所颁发(据玺印)的圣旨,长度近两米,由橘红、紫、象牙三色丝线构成,被称为三彩圣旨。此圣旨有汉文,也有满文,起始语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内容是表彰一名叫李鸿绪的官员的父亲:“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 其大意是教子有方,持家有法。我们过去只知道圣旨是黄色的或者白色的,这次经过实地调研增长了知识,皇帝颁旨,对象官职越大颜色越多,不仅有三彩,还有五彩、七彩,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为纯白绫。据此推测,梁平博物馆这幅圣旨的对象当属四品,也就是说李鸿绪的父亲至少是清朝光绪年间四品大官。那么,李鸿绪究竟是谁?其父亲又是谁?这成了巴蜀之谜。

  我们知道,光绪帝(公元1871.8.14~1908.11.14)一生不得志,十分痛苦,但他颁发的表彰性圣旨很多,几乎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目的显然是为他自己树立形象,争取民心。光绪帝在位34年,是清朝第11个皇帝,一生被慈禧太后的阴影所笼罩,是名副其实的傀儡,戊戌变法失败,又遇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被迫割地赔款,逃往西安避难,返回京城后仍然继续被囚禁在中南海。1901年他又试图恢复新政,但慈禧对他严加控制,他只能苦恼地说:“我有意振兴中国,但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陡然驾崩,年仅38岁,死因也成为历史之谜。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中说光绪帝死前三天的症状是:肚子痛得他在床上打滚,面黑舌焦。2008年考古学家打开了光绪帝的棺材,从里面取了一部分他的头发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光绪帝的发根处砷元素含量最高,竟然达到了362.7μg/g,远远超出了致死量!砷元素就是古代人说的砒霜,毒性很大,食用后立即就会出现腹痛呕吐致心肺功能衰竭,一般情况下人会在1小时内死亡。那么是谁毒死了他?专家们普遍认可是慈禧毒杀了他。

  那么光绪帝表彰的李鸿绪之父是谁?与光绪帝有何关系?我们首先查到河南有个辛亥革命先烈叫李鸿绪。据中州古籍出版社《巩县志》记载,李鸿绪(1884~1911.12),又名心敬(镜),字怒之,河南省巩县孝义镇人。又根据中州古籍出版社《巩义史话》(增补版、下册)(王振江、孙宪周、贺宝石、魏三兴主编)记载,李鸿绪是孝义镇寨沟村人,娶妻石氏,生有一子一女,其女小名六妮,其子于李鸿绪遇难后在开封失踪,李鸿绪之兄李鸿智将其子李本通过继到李鸿绪门下。李鸿绪8岁入私塾读书,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成绩很好。后因家贫受父命赴省城开封经商。平时常看游侠等书,爱与学界交往。目睹朝政腐败,常愤愤不平。经同乡王天杰介绍加入革命军,密谋起义。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李鸿绪任革命军决死队队长。因内奸告发,密谋已泄,起义失败被捕。1911年12月24日在开封城南门外英勇就义。我们委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冯大力教授查找了开封市、巩义市有关史料和碑文,始终没有找到李鸿绪父亲、母亲及祖辈的名字。经过多次调研,后来从巩义市孝义街道办孝南村查到李鸿绪的父亲叫李华黼,有长子李鸿智、次子李鸿绪。李华黼是什么人?在湖南湘潭河东宝塔街道江边村的高峰石塔,有署款“知湘潭县事李华黼”及其两方印章印文,这是高峰塔唯一仅存的实物,李华黼是乾隆59年(1794)署湘潭知县,在宝塔附近的万楼亲题“屹镇重离”石刻。在湘潭“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多次说到嘉庆年间湘潭知县李华黼。史料记载,李华黼主持修楼筑塔是1797年,工程完成是1801年。如果说这个李华黼就是李鸿绪的父亲,这个李鸿绪就是梁平博物馆三彩圣旨上的李鸿绪,那么谜底就算揭开了。可是,不巧的是,四川宜宾也有一个李鸿绪,并且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父亲!除此之外,据李氏源流考,全国各地包括台湾、港澳等地都有名叫李鸿绪的人,因为李氏是大姓,人多。这样,问题就复杂了!

  根据公开史料,赵一曼(公元1905.10.27~1936.8.2),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宜宾县白花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四川省地方志办和宜宾市地方志办帮助下,查找李氏家谱,李坤泰父亲名叫李德先,字鸿绪,母亲蓝明福。李鸿绪父亲名叫李大进,字文思,母亲赵氏(一说是苏氏)。李大进父亲名叫李为和,李为和父亲名叫李昌坤。李氏三代行医,有田产,为小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母亲蓝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赵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奉命回国,赵一曼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把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1936年8月2日,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 2010年被评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之一。

  近日在网上有短文说,河南巩义市(巩县)的李鸿绪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父亲,那么赵一曼就是小名六妮的女孩,祖籍就是河南巩县,父亲就是辛亥革命先烈。我们认为,河南巩县李鸿绪与四川宜宾李鸿绪不是同一人。从巩义市李鸿绪家境来看,比较贫穷,后来在开封经商,皇帝不可能给小商人颁布嘉奖令、表彰书,因为官衔级别不够四品。同时,光绪帝是在1901年签发的圣旨,那年巩县李鸿绪才17岁,不可能做出显著成就让皇帝感动,并且李鸿绪的妻子姓石,不是姓蓝,没有到四川经商或者行医的记载。更为重要的是时间不能对接,圣旨是光绪颁发的而不是嘉庆,还有因为李鸿绪出生1884年,据此推算李华黼是100岁后得子,可能性极小。而宜宾李鸿绪,1918年去世比光绪帝晚10年(光绪1908年去世),三代行医,有田产,有财力,曾获“监生”功名,光绪帝在1901年给他父亲李大进(李文思)颁发一个奖状完全可能,表扬他教子有方,为百姓行医做好事,但此年赵一曼还没有出生,不知道上辈的事完全可能。赵一曼有9个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七,说明后面还有两个弟妹。能养好这么多孩子,都能上私塾,证明家境不错,很富裕。同时,李文思也可能是李光星(圣旨上有此名),清代一个人有多个名字很常见,他作为地方名医经过知府推荐进入宫廷为皇帝服务也是合理之事。1901年光绪帝有些高兴,给名医发个奖状表示亲民爱民,完全可能。或者李文思或者叫李光星深得皇帝欢心,后来外放做官升为四品,或者死后皇帝给予嘉奖,都有可能,因为他有本事、有实力、有人品、有贡献。在明清两代,国子监是最高学府。监生是国子监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一般要求考试入监,其中也有依靠父、祖官位入监的,还有因捐纳财物入监的。在清代,凡文官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的,准许送一子入监读书,以及遇到庆典,皇帝特赐许入监读书的人也有。凡内外三品以上官,任满三年者,死后一子可以入监读书。地方布政等司长官及州县佐贰殉于国难的,准其嗣子入监读书。据史料,李鸿绪是靠捐赠获取“监生”称号,更有可能是他父亲功名的加持,因此获得三彩圣旨,也在情理之中。赵一曼出生在如此富裕和光耀的家庭,后来竟成为信仰如此坚定的革命者和反满抗日英雄,真是令人钦佩和感动!至于其他地方的“李鸿绪”,因为出生年代、背景、专业、地域等信息与梁平博物馆三彩圣旨的内容旨意不符,被排除研究之列,不再赘述。

  我们认为,梁平博物馆三彩圣旨的主人李鸿绪应该就是宜宾赵一曼的亲生父亲。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