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金仪社区,拥有7个居民老旧小区、29条街道、27个出口、住有居民25000余人。“环境‘脏’、秩序‘乱’、设施‘差’、品位‘低’”是该小区的显著特征。在老旧小区推行“四有一化”建设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与居民小区“共建美好家园、共商小区发展治理、共享社区发展成果”的有机融合,小区自治、人居环境、管理机制、社会秩序、文明风尚等生活共同体和小区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完善各级组织强管理
金仪社区党委在老旧小区推行“四有一化”建设中,把建立和完善各级组织作为重要抓手,一是完善各级组织。在8个小区成立了联建党支部、党员服务队、退休老人劝导队、小区管理城管小分队、多功能中心党员e家等治理组织5个。二是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实施社区“两委”干部包片区、小区党支部包小组、党员包街巷、网格员包楼栋住户的“四级”治理体系。三是培育小区治理“红色细胞”。按照“治理到位,群众认可”的工作要求,强力打造“党建引领‘红管家’;服务居民‘好管家’”;“小区治理‘严管家’”三支队伍,切实将个人素质高、整治觉悟强、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到位、自我要求严格、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愿意为群众办事、有能力为居民办成事的、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挖掘到社区为民服务,让“红色细胞”分布在辖区各个角落,实现小区网格管理全覆盖,党员联系无死角。
治理空中网线除隐患
网络信息全覆盖,虽然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网线乱拉乱牵乱搭现象却给居家生活的老百姓的安全带来了隐患。金仪社区有29条背街小巷,网线随意安装、随意拉牵、随意搭线、随意捆绑,网线从这一条街横牵到另一条街随处可见,导致“蜘蛛网”满天织、“天罗地网”满街布、网线满街窜。针对这一现象,社区“两委”干部,做出了彻底“拆除‘天罗地网’,还百姓一片蓝天”的决定。今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社区组织电信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各街巷、各楼层、各住户,按计划、按节点、按目标、有序地进行清理、拆除,并重新布网,将所有过街网线一律实行统一捆绑,并在捆绑中间统一吊上“限高4米”小黄牌。让居民倍感压抑的“蜘蛛网”得到了彻底根治,网线乱搭乱牵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规范市场管理利百姓
金土巷菜市是金仪安置小区内居民自发形成的临时菜市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居民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该市场,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多,鉴于这种情况,社区“两委”做出了规范市场管理的决定。一是进行广泛宣传。社区组织志愿者、退役军人、网格员30人, 深入到7条街巷,向300多家店铺、摊位介绍和讲解菜市场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发放菜市场整治宣传单2000多份。二是深入发动群众。社区党委组织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社会志愿者、小区劝导队20余人,深入到各小区、各楼栋、各住户走访调查,收集民情民意,共征集到整治建议6条。召开商家座谈会、居民坝坝会3场,发动300多家商家和居民自筹资金70余万元,为菜市场治理和提档升级获得了资金保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社区定期组织召开环境治理重点、难点分析会,设立了城市管理队伍,招聘了卫生保洁清扫人员,对辖区街巷道路实行常态化保洁,实行了定人、定岗、定责的市场管理机制。
提档升级道闸解民怨
每当早晚下班高峰期,金仪社区安置小区出入车辆拥堵现象极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社区“两委”组织居民小组长、议事会、居民代表先后召开商讨会5次,做出了“补齐短板,优化功能,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车辆拥堵难题”的决定。在原有9个车辆进出口的基础上,新增加2个车辆进出口,分流车辆高峰期拥堵现象。同时,使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小区所有出入道口改造成智能化道闸,淘汰反应慢、收费时间长的人工24小时值守,彻底解决车辆拥堵“顽疾”,节约道口人工值守成本费60多万元。
改造排污水沟解民忧
金仪安置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建设标准较低,所有小区不同程度出现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缺损、道路及排污管网年久失修、雨天内涝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彻底解决排污沟堵塞问题,自去年5月以来,经社区党委提议,通过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利用社区资金及居民自筹捐工,对堵塞较为严重的金怡巷、隆府北巷、隆府南巷、金土巷、金鑫巷、广仪巷、金隆巷约700余米排污沟进行了清掏和改造。“排污沟堵塞问题的解决消除了老旧小区‘五大隐患’:防止了居民违规乱搭乱建,实现了燃气管道覆盖保护,杜绝了商住户乱拉乱接行为,消除了餐饮后厨用火安全隐患,清除了店铺房前屋后易燃物的隐患。”社区党委书记胡用军这样说道。
(街道党群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