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无申即享”有力度 “社保补贴”有温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湖北省襄阳市人社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再放大招

  ■ 田伯韬 卢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好,湖北襄阳市人社部门聚焦“服务发展、提升效能”主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扩大“无申即享”改革成果,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保险补贴发放无申享服务,实现群众不用跑腿即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直接到账。

  改革再推进 探索社保补贴发放新路径

  按照以往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办理流程,需本人每年7月和12月到所在地社区递交补贴申报表、身份证复印件、社保缴费凭证原件等资料,享受三年的补贴需要到社区申报六次,手续比较繁琐。今年以来,襄阳市人社部门结合开展“服务年”活动,把精减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内容,组成专班经过深入一线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把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保补贴等一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启动“无申即享”服务新模式,按照“老人全面实施、新人逐步推进”的原则(“老人”是指正在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新人”是指首次申报补贴的人员)全面推行。实现了就业困难人员不再跑脚即享受社保补贴,以实际行动打造有温度的社会保障,用改革的办法来提升服务效能。

  “这种服务方式太贴心了,以后不用再操心每半年就申报一次了,不用申请社保补贴直接打卡上。”襄城区檀溪社区居民夏小燕高兴的说。夏女士今年47岁,属于享受灵活就业困难人员中的老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申报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按照以前的办理流程她每年的7月和12月就需要到社区递交补贴资料申报补贴,享受三年的补贴需要到社区申报六次交六次申报资料。“无申享”服务改革后,她一次也不用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社会保险信息共享,提取她的缴费记录,确定她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期限和金额,补贴资金直接打到她的账户上。

  流程再优化 打通便民服务快车道

  “现在无申即享的服务方式大大减少了我们社区工作量,老人不用申报补贴直接到账,我们只用申报新人补贴,比以前工作量减少了2/3,再也不会出现每年扎堆申请拥挤的现象。”襄城区卧龙人社服务中心主任袁正平激动地说。

  实行“无申即享”服务改革,打破了原来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业务办理定式,老人实行“个人免申报、数据库中抓、资金直接达”的方式,新人实行“个人首次报、数据库中抓、资金直接达”的服务方式,首次申报时只提供个人身份证、社会保障卡或银行卡复印件,申报次数由原来3年申报六次改为首次申报3年享受。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同时也彻底解决了基层服务所站、社区、社会保险机构申报窗口人满为患的现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改革实施以来,覆盖人数达到2.3万人,发放社保补贴4000余万元。

  服务再升级 架设政务服务连心桥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襄阳市人社部门创新改革力度不减,拓展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无申即享”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不用再到银行或社保机构打印缴费记录,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或医保中心数据共享查询,核实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确定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和金额。

  “政府部门的行政服务现在越来越高效,手续越来越减化了。”襄阳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科长李经建高兴地说。他们单位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较多,过去申报补贴每季度要去社保中心打印十几页的社保缴费凭证,因为办理时间集中,单位多,社保部门排队查询,手续复杂。“无申即享”服务政策的推行,即简化了办理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又调动了用人单位的安置困难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兜底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困难人员再就业。今年以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无申享”服务惠及单位300家享受人数5119人,发放补贴1700余万元。

  优化服务永远在路上。襄阳市人社部门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信息化平台推进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下一步,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提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