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之如 文/画

《瞭望》新闻周刊近期报道,造成电荒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强劲出口带动工业生产大幅提升电力需求;煤炭紧缺煤价快速上涨制约发电持续增长;“能耗双控”考核压力下多地“一刀切”限电限产。一些地方甚至为完成GDP能耗目标,在最后几个月强力补课,主动限电甚至运动式“减碳”。
在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生态环境的进程中,“减碳”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自己的一份职责,向这世界上的数十亿公众承诺了我们为保护地球生态而定下的“减碳”目标。这是一项既艰难又必须完成的人类使命,各国人民将会看到中国人民“言必信,行必果”,一定会在既定时期内完成这一极为困难且不容拖延的任务,率先为全人类未来的安全与福祉作出重大贡献。
既然有了“减碳”的努力方向,那就需要找出科学的“减碳”方法,探寻既能向“减碳”方向靠近又能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两全之策。假如像“一些地方”那样,“为完成GDP能耗目标,在最后几个月强力补课,主动限电甚至运动式‘减碳’”,那么,“造成电荒”的结果,恐怕就是难免的。有道是:
“减碳”岂可“运动式”,“一窝蜂拥”乱规则;经济发展忌盲目,科学精神勿缺失。
报道说,相关专家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平衡减碳和发展仍需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一是把握调控行动节奏,避免超出发展阶段的运动式“节能减碳”行为。近期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从实际出发,纠正部分地方的“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这一提法,值得各地从事经济发展工作的人们关注并领会。
报道说,政府完成年内“能耗双控”目标决心较为坚决。去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而能耗双控正是“双碳”工作的重要抓手,政策弹性不大。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特别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
看来,如何“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并且优先保障民生用能,才是时下能源经济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那种为完成GDP能耗目标而强力补课,主动限电甚至运动式“减碳”的想法和做法,都该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