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正荣

9月14日,康亚龙被提拔任命为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埃塞俄比亚史申达公路项目副经理。至此,这位参加工作仅6年,坚守埃塞俄比亚3年多的青年干部正式跻身项目领导班子,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项目中层领导干部,开启了他新的奋进征程。
现年33岁的康亚龙是甘肃秦安人,一名地地道道在甘陇大地长大的西北汉。参加工作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快速的成长成才路。
“康亚龙同志长期无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康亚龙同志业务能力高,工作责任心强,敢攻坚、能担当,是可堪大用的干部人才。”……在对康亚龙提拔任命前,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党委干部部提前调查了解情况时,该项目员工对康亚龙赞不绝口。
首战攻坚,广大铁路显锋芒
刚参加工作时,出于对新入职员工的关怀,公司在分配新员工时总是优先考虑新员工家乡附近项目,或者征询本人意愿。
“我申请去最困难的项目,离家远近无所谓。”康亚龙选择了千里之外的云南广(通)大(理)铁路项目部。
广大铁路祥云隧道全长6940米,设计为双线隧道,是全线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隧道位于弥渡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集强风化玄武岩、灰质泥岩、砂砾土、泥夹层、涌水及突泥为一体,施工难度大,是滇西有名的“烂洞子”,被列为Ⅰ级高风险隧道。
初到广大铁路项目部,康亚龙经常抢着干苦活脏活,一有时间就向师傅和前辈们请教,每天晚上都坚持自学专业知识。在同批学员中,他就是“傻实在”;但在其他同事眼中,他可是“工作狂”。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项目部成功攻克试验瓶颈,研制出了最佳配合方案,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2016年7月,康亚龙正式参加工作仅1年,就被任命为项目试验室主任,成为同届学员中的优秀代表。
毅然赴海外,东非高原勇亮剑
“坚持国内、海外两条腿走路”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出国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是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党委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出发展困境,立足长远发展做出的慎重决策。自2014年以来,该公司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先后数次带领主要业务人员,深入东非国家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市场调研、及时跟进工作、精准注册入驻、持续经营运作,公司成功打开东非市场,目前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分别成立分公司,共有5个在建公路施工项目。
2018年4月,埃塞俄比亚史申达公路项目中标后,康亚龙请缨成为响应公司号召、奋战海外市场的先锋。
史申达项目地处南方洲境内,全长77公里。战线长、体量大、人员少、沟通难……这些都是横在康亚龙他们面前的一个个“拦路虎”。
“不会咱就学么,我年轻不怕丢人,我给咱打个样。”初出国门,和当地人的交流是最大障碍,专职翻译只有一个,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康亚龙从开始用翻译软件说一句译一句的“机器康”,到手脚并用比划的“功夫康”;从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的“蹩脚康”,到流畅交流的“流利康”,仅用了1个月时间就克服了语言关,能够与监理工程师等当地人员交流。在康亚龙的带动和帮助下,身边的同事们也渐渐鼓起勇气,逐渐适应语境讲起了流利的英语。
选择即承担,扎根异国企为家。“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我特别喜欢《善待你所在的单位》这篇文章。”“单位就是我最大的靠山和底气,离开单位,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必须善待工作、善待单位。”康亚龙说。
“生活没有彩排,选择了就要硬着头皮走下去。”康亚龙经常这样劝身边思想不稳定的小兄弟,事实上,他也以身作则践行着自己的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海外员工不仅没有防疫物资,还无法正常回国,再加上埃塞俄比亚当地人防疫意识淡薄,感染风险极大,海外员工普遍出现思想浮动、谈疫色变现象。为了稳定职工情绪,有着7年党龄的康亚龙配合项目党支部及时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同时主动扛起抗疫党员先锋岗的旗帜,承担了项目部抗击疫情一线的大量工作,为项目部的疫情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铁汉也有泪,忠孝难两全。一边是繁重忙碌的海外工作,一边是身患肺癌的老父亲,在海外工作期间,康亚龙没有向任何人和组织提及家中困境,只是默默在岗位上坚守并煎熬着。直到今年6月,接到父亲病危通知,康亚龙才向项目说明情况申请回国。在漫长的报批、回国、隔离过程中,患病日久的父亲最终没见到康亚龙最后一面,在他回国隔离结束的前一天仙逝,给康亚龙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成功没有捷径,有的只是努力坚持和负重前行。在匆匆处理完父亲后事、安慰家人之后,9月21日,康亚龙又踏上了奔赴海外项目的征程,因为,海外还有他未竟之业,还有他的工作。
“海外市场凝聚了公司上下无数心血和精力,事关公司的长远发展。如果说公司海外市场是一棵树,那我甘愿做那一条深埋于土的根,源源不断为这棵将成为参天的大树输送给养。”康亚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