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张健:冲锋在前 做好施工“护航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0月26日,在山东管网南干线施工五区段,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南干线项目外协经理张健已经驻扎在这里249天,截至目前,标段内累计63km的线路已完成扫线61km。

  提起今年2月18日刚到项目上时,张健记忆犹新。“三天之内,必须拿出一公里作业面。”为了保障全自动焊机组正常作业,领导下了“死命令”。

  “千里管道,外协先行。”为施工保驾护航,没有理由,干就完了。面对这个任务,军人出身又拥有将近30年党龄的张健唯一的理由就是“服从”。放下行李,张健就一头扎进了村镇政府、田间地头和百姓家里。他先是找政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获得合法征地审批,接着一户户到老乡家里沟通协调,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和赔偿标准,跑断腿磨破嘴,闭门羹没少吃,黑脸也没少看,最困难时他干脆坐在老乡家门口一等就是六七个小时。为了拉近与老乡的关系,他还专门办了一个当地的手机号,学了一点地方方言。

  在他的努力下,全自动焊机组实现了当天设备进场,当天进行焊接施工。当问起张健是用什么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一公里作业面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全自动焊机组设备多,停工一天就是8万的损失,等不起啊,有压力就有动力。”五区段内7.5公里的全自动焊作业面,在张健的协调带领下,协调人员一天也没有耽误机组施工。

  “搞地方协调最重要的就是与人的沟通能力,要有自己的思路,让人理解。”今年3月份,施工进入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管道路由伴行日东高速约6公里绿色走廊林带。由于这片地涉及绿化公司、承包租户等多方人员,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协调工作停滞不前。一方面是种植户情绪很大,第一茬蒜苗已经开始抽蒜薹,另一方面农户担心管道施工地貌恢复后无法保证大蒜的正常种植,开挖后破坏地力结构,导致减产,迟迟不肯签订协议。张健一边依托政府逐户做协调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帮助种植户收获蒜薹,一边反复解释管道施工后会按照原来的土层结构回填,保障表层土的肥力,不会影响种植,最终种植户签订了补偿协议,机组顺利进场施工。

  在今年5月份业主组织召开的外协工作交流会上,还以张健的外协工作经验为典型进行了专门分享。目前,五区段线路部分的协调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张健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场站的征地协调工作中,对于接下来的任务,他这个施工“护航员”信心满满。(张艳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