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伟
2021年10月19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注定载入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成都输气作业区的发展历史。
这一天,成都输气作业区平桥输气站改造停气连头工程进入攻坚阶段,进行平成(平桥输气站-成都输气站)二线的停气连头施工。
这一天,清晨7:30,成都输气站进站球阀Q-1缓缓关闭,停止向下游用户供气后,标志着历经55年风雨,见证成都市半个多世纪发展的成都输气站,正式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从此,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外赖家坡的成都输气站成为历史记忆,新建的成都输气站东迁至龙泉驿区十陵镇,继续续写它的辉煌。
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足迹回顾成都输气站的往日荣光。
上个世纪60年代,石油师会战于红村,让威远气田褪下它的神秘面纱,公诸于世。1966年12月,威远气田干净、充沛的天然气通过建成的威成输气管线,跨过崇山峻林,穿越146千米的距离,到达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外赖家坡——成都配气站由此诞生。
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建成名叫干打垒的房屋;古老的“摇把子”电话,通过架空明线和载波机,通话用户;几条管线,几台分离器,连接计量设备,供气成都,这是当时成都配气站的旧貌还原。正是这个简陋的小站,带着四川省会城市进入了天然气时代,也拉开了四川石油工业输气事业蓬勃发展的帷幕。时至今日,赖家坡输气站已成为成都市东三环区域内人们心目中不能磨灭的活地标。
上世纪80年代,因北干线扩建,输气量调配,原成都配气站由于设备、地形限制,已不能满足成都市供气需求,决定在原址偏北约300米外进行新建。1989年6月,历时2年新站扩建完成,砖瓦平房,窗明几净。占地7000平方,设计输配气能力达到600万方/日,集分离、调压、计量、排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输气站,拥有如丹尼尔高级孔板阀、喀麦隆球阀、IKS平板阀等先进设备。更名后的成都输气站,成为当时亚洲最大、设备最先进输配气站。
随着成都现代化都市的快速扩张,成都输气站位于东三环火车东站经济圈范围,周边高楼林立、环境复杂。成都输气站践行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承诺,主动让道于城市发展。2021年,东迁于现址10公里外龙泉驿区十陵镇的成都市中心最大面积的湿地公园,号称“城市绿肺”的青龙湖景区内。与平桥输气站合二为一,成为新的成都输气站。
新站占地1.423万平方,现代化工业风格的综合办公楼房,与青龙湖景区融为一体。拥有企业文化展示厅、巾帼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活动阵地、智能化综合值班室等。以“远程控制、无人操作”建设目标,新建自控、主动安防和智能化示范系统,通过智能软件集成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开展智能巡检、智能管理、智能预警、智能运维等四方面应用示范,设计压力4.0兆帕、设计规模1200万方/日,成为当下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智能化输气站场。
成都输气站建站至今,历经55年,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都输气站坚守“平安输气”的诺言,为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国计民生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
55年来,成都输气站迎接了康世恩、浦海清、陈耕、王东明、尹力、王宜林等一大批国家及省市领导检查和指导,承载着他们浓浓关怀和殷殷重托。
55年来,成都输气站走出李眉川、门瑞、何光辉、谢宗宝、陈蕾、徐东等管理技能人才,成为输气管理处的各类人才培养输出的成长摇篮。
55年来,成都输气站的建成,探索和发展历程,为输气管理处在川渝大地输配气场站新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砥砺漫漫,必将春华秋实。55年来,成都输气站在一代又一代输气人的艰辛努力下,用热血与铁骨、赤诚与豪情刻下了辉煌印记,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石油标杆班组,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等荣誉表彰。
无论时代改变,位置变迁。成都输气站“平安输气”初心依然不改,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淀,形成以精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精细的管理、精心的服务,创品牌气站的班组目标,以务实、进取、奉献、和谐的班组精神,将站在新的位置,新的起点,把安全平稳输供气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落到实处,继续续写着成都输气站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