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著名图书策划人臧博: 图书策划工作的终极诉求是建设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林

  臧博是中国最著名的出版策划人之一,他曾策划出版大量优秀畅销图书。因为在出版策划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19年11月荣获“华尊奖·中国文化行业领军人物”,2021年5月获颁“斯贝瑞奖·中国文化设计杰出人物”。

  其中臧博于2019年获颁的“华尊奖”特别值得一提。该奖为国家级奖项,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奖项,由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等媒体和机构联合组织,经行业顶尖专家评委匿名投票遴选,评选全程都设立有极为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过往及当前披露的获奖名单,只有拥有全行业影响力和卓著成就的领袖人物才有资格获奖。而臧博所斩获的是该奖最具含金量的“中国文化行业领军人物”。

  近日,我们组织采访力量,对文化界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推进了行业发展的青年专家进行访谈,呈现他们独特的见解和经验。其中,出版和图书策划行业,我们选择了知名图书策划人臧博。经过对臧博及其同僚的采访,以及走访相关出版单位和评奖单位后,笔者完成此文,以飨读者。

  图书策划人臧博除了在策划工作方面做出突破性的成就,推进行业进展,同时他也将更多的理想情怀倾注于通过图书策划工作和图书产品,为当下中国社会问题求解,进而实现出版工作与社会现实的建设性互动。他认为,优秀的图书策划应具备“建设性”和“现实感”,即图书策划不能是空中楼阁,无关社会现实,而是应当以图书为抓手,探寻社会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基于这样的出版构想和期许,臧博策划了大量优秀图书作品,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出版于2013年9月的图书《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变革的反思》。2010年前后,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模式”和如何实现“城市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但众说纷纭,却杂乱无头绪,毫无结果。臧博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思潮变动,经过深入思考后,决定就此策划一本图书,以探求应对中国城市化问题之良策。

  他经过多方调研,认为该书的最佳编者是时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和《财经》学术顾问李华芳,并邀请和说服两位作者担纲主编。此后,臧博组织多位知名学者共同研讨,并确定此书的策划重点是求解两个问题:中国模式是否存在?中国城市化是要继续走大城市之路,还是实现就地城镇化?臧博严格按照这一标准,组织主编黄亚生、复旦大学教授陆铭等国内外十余位顶级学者在《财经》杂志各个板块发表专栏文章,形成学术争鸣,更多的知名学者加入了讨论,并逐渐形成共识。此后,臧博将这些文章集纳起来,策划成书,推出《真实的中国》。图书出版前后,臧博组织大量书评文章、举办读书会,邀请已故芝加哥大学教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为《真实的中国》作序推荐,文章题为《中国的市场转型只是起步》。

  经过这一系列策划工作,《真实的中国》面世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中国顶级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等人,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本书中的观点。此后中国学术界再讨论城市化问题时,主流观点都是围绕“继续走大城市之路”和“就地城镇化”两种思路展开。《真实的中国》的成功甚至引起国际媒体关注。“《纽约时报》中文网”为此刊登书评专题文章《“新型城镇化”,都是老问题》,对该书做了系统介绍和长篇评论。

  图书策划工作的建设性,最直接的实现形式便是通过图书为当下问题提供思想资源。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地学者长期关注的议题,但却一直缺乏系统的图书将其介绍到国内。臧博认为,借鉴东欧国家的转型经验将非常有益于中国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臧博决定策划这样一本著作。经过多方调研后,找到对东欧问题具有深入研究的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先生,并为其定制了一个专栏,撰写关于东欧思想遗产的独家专栏文章。经过长期积淀后,臧博将这些文章结集成册,并制定相应的图书策划方案。在臧博和景凯旋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被贬低的思想》《在经验和超验之间》等著作陆续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共鸣。景凯旋教授也自此被称为“东欧‘萨米亚特’写作盗火者”,被十余家媒体报道,获得中国最著名的书评刊物《新京报·书评》颁发的特别奖。时至今日,只要学术界和社会人士谈论关于中国人文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东欧经验和景凯旋教授的文章都被视为必读之作。

  除此之外,臧博还为著名历史学者马勇、著名媒体人马国川、畅销书作家李长声等人策划过专题图书,都取得良好的出版成绩。更为中国著名的优秀出版社广东新世纪出版社策划一系列引进版超级畅销丛书,不仅为出版社赢得丰厚的经济收益,更为中外交流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诚如臧博所言,如果图书策划工作只是停留在制造作为商品的图书,则这份工作将失去其大部分意义。只有将图书策划乃至图书产品作为一种工具,推进人们知识的增加、认识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图书策划工作才实现了其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