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辉
“我们在地面建立雨量观测站,在井下布置明渠流量、水文监测仪,使得地面降雨量、井下水量变化等数据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测,加上我们正在建设的透明工作面、GIS一张图系统、投入使用的无人机巡查等措施,不仅让我们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还让我们的地质防治水‘弹药库’可用武器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越来越高效,一旦出现汛情,我们将闻‘汛’而动,因需而动,快速反应,‘针锋相对’。”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地质防治水副总工程师胡荣杰说这话时,显然对矿井当前的防治水工作了然于心,充满自信。
针对鄂尔多斯高原雨季来临、雨量增多、矿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道路崎岖等实际,智能公司充分发挥智能保安、科技防范手段多样化的优势,未雨绸缪,防字当头,压实责任,措施到位,确保矿区安全度汛,远离水患威胁。
措施实 防御精
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把做好汛期安全防范作为当前第一要务抓实抓紧抓牢。强化调度值班制度,严格管理机制,防汛小组成员24小时开机待命,地测科利用无人机对采煤塌陷区、山体、护坡、工作面上方沉降情况进行定期巡查报告,雨后第一时间巡查积水、沉降情况。
针对矿井浅埋深,最浅处地面距507工作面仅有86米的实际,公司加大对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力度,对裂隙进行充填碾压,在低洼处筑砌汇水池汇集雨水,利用管道集中排放到安全区域;井下每月进行一次排水检测实验,定期检验设备、沉淀池、水仓的完好和储水能力;认真吸取兄弟矿淹井事故教训,将井下水泵与开关分离,提高开关“地位”,严防水患突然发生时开关被淹无法启动;严格落实老空水探放措施,累计疏放507工作面老空水25000多方,并做到疏、用结合,疏放水用于井下生产及地面消防、绿化等,既消除了矿井安全隐患,又使矿井水得到了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有掘必探措施。利用物探、钻探查明掘进前方的水文地质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安全生产。
增智慧 加透明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要让它具有透视功能。随着矿井由基建转为生产、地质防治水工作更加复杂多变,智能公司结合实际,正在与北京龙软公司合作,即将成为全煤系统为数不多几家建立透明工作面和GIS一张图系统的矿井。使得矿井地质防治水工作即将告别盲人摸象模式,变得更加透明、精准、安全、高效。
通过透明工作面系统的开发应用,公司把地质防治水及时融入到智慧矿山建设系统,建立智能地质保障系统,并能够融合各个安全管控系统,对矿井生产、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和综合分析,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为公司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同时,补齐了智慧矿山建设地质防治水短板,夯实了矿井本质安全基础。
谋而动 治未病
“我们要在总结507工作安全过浅埋深、薄煤区的基础上,超前查明509工作面浅埋深,薄煤区发育范围情况,超前谋划,精准治理,既要确保下一个工作面安全回采,又要在防治水工作方面事半功倍,集约高效。让经济技术一体化在5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效果显著。”总工程师阚磊对矿井下一步地质防治水工作已是胸有成竹。
智能公司作为全煤系统智慧矿山建设的“旗舰”,深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之道,率先抢占透明化工作面建设高地,利用传统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同时,引入目前国内先进的主被动源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该方法针对矿区煤层埋藏浅的特点,综合了传统主动源反射地震勘探在中深部分辨率高和被动源勘探在浅层分辨强的优势,弥补了传统三维地震在浅层“盲区”的不足,确保了地质水文勘探更加精准,精密。及时为地质防治水工作送上数字化、智能化“长缨”,缚住“矿井苍龙”可谓是“囊中探物”,十拿九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