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要做到心中“四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袁文良

  今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再一次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是更好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的内在体现,是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础保障。所以,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教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从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党的红色血脉和优良传统化作“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前行力量。

  心中有党,强化忠诚意识。我们每位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时,都会面对党旗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段誓词,是对党员“心中有党”的最起码要求,也是对党员对党忠诚的最基本要求。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建设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和优秀党员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的深刻内涵,把“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化作了奉献的实际行动。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就要从无数革命先烈和广大优秀党员身上深刻理解“对党忠诚”的内在含义,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也不论担任什么角色,都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掌握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并始终坚持以党的需要为己任,把党摆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党的一切利益,坚定地坚守党的信仰,撑起思想上的“主心骨”,进而把“对党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印在脑海中、流淌在血液里,真正以忠诚和信念点燃生命之火,始终拧紧思想“总开关”,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成为一名政治上的明白人。

  心中有民,强化服务意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唯一宗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同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又进一步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是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依靠人民的铿锵宣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指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内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真正做到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坚持用平等身份来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来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真正做到平等相待、平等对话;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决策和工作的标准。同时,要从提高自己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入手,心想万家灯火、心系百姓苦乐、心念群众冷暖,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解忧难,特别要注意从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坚持办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心中有责,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而责任心则是是一个人尽责的最持久动力。心中有责,就是要敢于担当,用于担当。而敢于担当,体现了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胸怀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因此,我们可以说敢不敢负责、能不能担当,是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关键所在。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他们身上感悟那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永恒风骨和崇高品质,就是要从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身上汲取担当力量,把对党的责任、对群众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牢记心中,时时牢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确保职责之内兢兢业业,职责之外不触红线。同时要永远自觉对照心中有责的标准,增强敢于担当的自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紧盯责任不落空,围绕责任抓落实,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从而杜绝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现象。

  心中有戒,强化廉洁意识。廉洁自律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优良作风,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9100多万名,从“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到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始终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廉洁政治、清廉中国。可以这样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党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腐化、被瓦解危险的反腐倡廉史。所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的严格要求自己,将《党章》《党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条例》作为行为准则,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思想和灵魂深处恪守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道德信念。在平时工作中,充分认识到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摆正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培养自身严格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并坚持从小事做起,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把清正廉洁的思想真正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时刻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把党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作风养成和能力建设,增加对贪腐后果的畏惧,以信念上的坚定强化政治上的坚强,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作风上的清廉,真正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而使廉洁自律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职业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就要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始终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水平,增进攻坚克难的勇气信心,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干笃行。

  (作者系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