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发生逻辑、价值追寻及践行路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周强伟 李萌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蕴含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爱民情怀,体现了高度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凸显了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守初心、担使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四个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勇于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致力和平发展,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其来有自: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发生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发生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的内在规定、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以及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要求等,都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发生基础。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的内在规定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最为直接而鲜明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立场及其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提供了最为根本的理论遵循。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且党员人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后,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与幸福的历史使命,承袭了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政治立场,并将人民立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党的性质到宗旨,从党的理论到实践,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

  (二)历史依据: 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是人为臆造的, 而是有其萌蘖的历史依据和实践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从党成立之时就己确立下来。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了,人民日益富裕起来了,我国真正实现了"既富又强"的目标。在“东方之治”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我国正日益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现实依据: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提出,不是领导拍脑袋决定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顺应当前新的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决定。

  二、其意所指: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寻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于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推动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和赢得国际支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价值追寻。

  (一)蕴含了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爱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职责。无论是中国梦,还是党的初心和使命,都贯穿了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坚持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这些论述无不体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爱民情怀,体现出共产党人真挚的爱民情怀,凝聚了14亿中国人民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二)体现了党高度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正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党顺利通过考验、及时化解危险的重要举措。随着自身建设的推进和完善,党的各方面能力也将有新的提升,这对于更好地完成时代和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具有突出作用。

  (三)凸显了党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战略眼光

  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提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恩格斯指出:对于幸福的追求和向往,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中国共产党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中国人们的幸福,而且关注人类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世界全局的高度,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能听懂的简易语言传递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同,为赢得国际支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其道致远: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践行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对共产党人责任与担当的科学阐释。要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的目标,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以身行之。

  (一)坚持以民为本,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人类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至上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一切工作都始终围绕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展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人民幸福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也充分表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特质,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着眼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积极回应人民关心的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的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勇于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这种自我革命精神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审视内外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二是注重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三是敢于承认问题,勇于直面矛盾。其中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是处理矛盾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就解决党内矛盾而言,关键举措就是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充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内团结统一,使党始终成为人民和民族的主心骨。

  (三)致力和平发展,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增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切身利益,而且强调实现人类未来的共同价值;不仅显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而且昭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责任担当;不仅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且对于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目标,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尊重各国人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在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既维护本国的正当权益,也不牺牲别国的利益;既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坚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始终坚持并倡导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上一律平等。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