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自述(长篇连载之一百一十)
研究咨询成果我们是取得了,但是要把它全面反映在生产上,就要坚定批产的制控关,也就是说真正的112的制控才刚刚起步,第一批送往一汽的样机,达到四低一高的样机已经发出,这个月就可以装车,这个成果是不容易的。在112零配件制造方面,各兄弟厂所作的投入,所遭到的损失我们是要研究的,我们要一起找出一个共同承担的办法。112完全按照成熟批产的主机定货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跃增主机营销,提高百分比的一位数为增,两位数为跃,1998年无论如何要达到两位数。两位数的概念,我想10%不算少,20%不算多,20%不值得大惊小怪,10%也不要垂头丧气。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主要方法,能不能这样概括为四句话:
一、细化分验标准。要抓自动化的管理,要出自动化的管理成效。不断细化和完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扩展制控成效,我们已有的分验标准都要再完善,都要再细化。细化分验标准,有两个含义,一是沿用1997年行之有效的办法,要依靠专业研究所。1997年完善分等和验收标准,上内所起了很好的作用,今年还要继续依靠上内所。第二,要依据供保工作的情况,依据质量成效,不间断地作滚动循环。分验标准的细化和完善,决不是一个循环可以完成的,只要我们这个结合体还想前进,还想创造新的奇迹,循环就要不间断地滚动下去。
二、强化质量责任。1997年对照1996年,责任有新的强化,这是1997年能使108稳定受控的重要原因,主辅关系、主辅资格的变化,供货价格的浮动,供货数量的调整,还有三包赔退的落实,都是1998年需要强化的内容。
三、竭诚务实供保。我们1997年开展的供方权益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观念、落后的观念,势力很大,出钱方不是把供货方当作平等的合作者,而自以为是老板,可以颐指气使,可以不讲道理。这样的合作,绝对不是竭诚的合作,不是竭诚的合作就不可能产出优于别人的产品。竭诚务实供保,共三个大问题,我认为要增加两项内容,我们1997年把仲裁、申诉和争议理解为供保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是不全面的,应该把落实玉柴的禁令和三不自律制度,还有改善互保状态,处理申诉和争议这三项工作列为落实我们供保工作的内容。改善互保的问题,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结束中卡价格混战,拖欠货款的状况。这种没有任何约束和章法规定的以车抵款,用这种办法走下去,我认为谁发现这个办法,谁就是喝毒药来解渴,成语叫“饮鸠止渴”。最近听说二汽一个重要领导也说,现在是抽上鸦片,不抽也不行了,我们也不得不跟着这样做,但是到12月份,我们刹车停止。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设计,而且通过了我们光大的股东,通过了朱小华董事长(原来中国银行的副行长),我们跟有关部门做了非常好的接触,现在我们想要得到的条款,我们在北京已经全部得到,我们拿到这些条款后,希望能尽快解决汽车厂对玉柴的拖欠,预计效果一定会很大。这个方法肯定不是饮鸠止渴,肯定可以维持一个正常的价格,从而也就维持了我们的上方和下方的利益,下方就是我们的供货厂,上方就是我们供货给他的厂,2月底这项工作将告一段落。汽车厂对我们的拖欠问题一解决,我们就立刻满足大家的愿望。
方针之四是推进贯标保证。推进贯标保证,是来自玉柴1997年的一项重要启迪,108是玉柴1997年的一项重要攻坚,大家知道,玉柴1995年攻108失败了,1996年攻108也失败了,现在衡阳厂还积压了两三千台的泵,得到一个教训,叫谁听玉柴的话谁倒霉。这个事,玉柴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解决好,我们不能不管。1995、1996年失败,1997年成功,为什么?主要就是1997年做了ISO9001贯标。贯标之前,我们在质量方面的反防,是处于一种随机的状况,讲白了,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贯标之后,初步建立了一个管理自动化的保证体系,所有工作在标准体系下动作。现在玉柴许多部门讲话,违反了ISO9001的规定没有,这就使得日常的工作处在标准体系的罩盖之下。
我们1997年的一个重要启迪是108受控首功在贯标的成功。这次会议,我们开始认真探讨A类件、B类件厂家贯标的问题,什么时候把通过贯标的验证,列为担当主供厂的条件?这个问题,要征求兄弟厂的意见,A类是肯定要定的,B类件是要全部,还是部分,都要有个时间的要求。你要担任A类、B类零件的主供厂,你必须具备通过贯标的认证,玉柴不参与,认证的评审、管理过程,我们还是推荐由专业部门进行,如中国质量管理学会、中机质协会,它们同时还擅长做贯标认证的咨询工作。
说一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玉柴跟二汽的合作。这问题国内在问,国外也在问。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心情和愿望我们都理解。我们公司对九五期间战略目标的描述是这样的:要缔造成功能够容纳玉柴发展结构的战略空间。这话的含义的就是要和整车厂建立资产联系,这是玉柴不会动摇的目标,因为我们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1994年玉柴在纽约上市前,我们不是不想整车厂挂钩,而是不能和整车厂挂钩,因为我们必须要完成我们的上市,而上市一结束,从1995年的1月份开始,玉柴就致力于纺织纽带,争取成功。大家关注是好事情,但是关注的热情太高的时候,我想请同志们不妨启动一下逆向思维,反过来想几个问题,这对缜密思维是有好处的。
比如,第一个问题,资产纽带是不是一个唯一的、可靠的和最可靠的纽带?第二个问题,资产纽带是形式还是实质?它是本质上属于外表的东西,还是本质上属于实质的东西?第三个问题,玉柴历史上两个发展高潮,一个是1989年,一个是1994年,都是在完全没有资产纽带的情况下形成和出现的,为什么?
我的回答,第一个问题,资产纽带不是唯一可靠和最可靠的纽带。最可靠的纽带是什么?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相互的需要,这是比资产纽带更可靠的东西。第二个问题,资产纽带是一个带有义务、责任、权利和利益规定的法律形式。它尽管带有很多帽子,有投资,有章程有协定,等等,说到底它在本质上是形式而不是实质。实质是什么?仍然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的相互需要。第三个问题,玉柴两个发展高潮中都没有资产纽带,但为什么能实现?1989年玉柴实现了销售翻一番,从6700万增长到1.3亿,利税从760万增长到3200万;1994年销售额从10亿增长到18亿,利润从2.4亿增长到4.8亿,但是没有资产纽带,为什么?答案也是玉柴和二汽成员厂之间存在着不断增长的利益需要。
我们把这个逆向思维结束,来作一个冷静的分析。玉柴争取自己生存发展空间的工作,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叫做借助理性和理智,这个理性和理智,面对谁?面对国家,首先是面对国家机关,面对机械部,面对国务院,面对有关的地方政府,我们要把理性的话、理智的话说出去。大家知道,今年我们争取到朱镕基、吴邦国两位副总理在玉柴的报告上签了字,争取到机械部所有领导在报告上签了字,支排玉柴跟整车厂挂钩。这就是借助于理性和理智。我们国企存在这么多严重问题,很多弊端产生的原因就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无止境地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老死不相往来,本质上反对分工,最好是什么都合成一家。这种小生产意识,不知给我们国家带来多少危害!这种现象还一再出现,尽管经济工作会议说了那么多,但它是一个顽疾,因为它本质上不需要责任,不管他是多大的官,他无法负责,也不需要他负责,我们借助理性与理智,对象第一是国家机关,对象之二是企业。这部分工作,我们从1995年初到现在,一直在做多样的设计,一直在做呼唤理性、求得理解的工作,成效是有的,行业里还没有过这种情况,一份报告争取到两个副总理和机械部两个部长的签字。7月份六个正部级领导云集玉柴,产生了一个很好的备忘录,至少有这成效。
(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