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战高温、迎“高烤”,赵矿人坚守在岗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jpg

●煤坪热浪多,人机受考验

  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川煤集团广旺公司赵家坝煤矿地面运输线、加工房、车间等处员工的生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地面员工坚守工作岗位,战高温、迎“高烤”,全力保证井下供电、供水、供风、供矿车工作,为矿井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坐进驾驶室,像进了“烤箱”

  “驾驶室车顶上辅点树枝,再盖两只斗笠,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8月2日上午10点过,运输二队司机杨新华指着机车顶上的“伪装”这样解释道,这是她和工友今年想出来的新招。

  2004年7月杨新华在该矿运输二队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机车司机。十几年来,杨新华在3.8公里长的轻便道上寒来暑往,将一列列煤车、矸车拉到了外煤仓,又将一列列空车拉到主井车场。

  “今年夏天格外地热,持续时间又特别长,架线式机车外壳钢板传热快,驾驶室空间小,高温散不出去,坐在里面就像进了‘桑拿房’。有时真怕坐进去,但没办法,我们必须保证井下的供车,大不了,就喝一支藿香正气水了哦。”杨光华每跑一趟下来,浑身上下全是汗,衣服被浸透,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她每次出门总会多带几件衣服,将湿透的衣服换下晒在车场院坝,但常遇到工作忙起来没空换,一件衣服穿一个班,换下来时印满了汗渍。

  该矿的轻便道位于半山腰,弯道多、坡度大,周围农户多,对机车驾驶人员的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夏季开机车我们不仅要忍受高温,还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观察道路安全,防止暴雨或雨后太阳暴晒,沿线山体出现滑坡、垮塌,树枝挂在架空线上等问题,杜绝发生运输事故。”杨新华说道。

  身前迎太阳,身后烤炉火

  8月3日上午,机电队金工房员工赵松林正站在操作台前,右手抡着铁锤,敲打放在工作台上烧得通红的钢筋,发出清脆地声响,火星四溅。随着铁锤的快速而用力地举起、落下,脸颊渗出的豆大汗珠还没滑落,就被狠狠甩到了空中。他背后一旁堆码着煤炭,另一旁的炉膛里燃烧着熊熊火焰,显得格外刺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浪。

  “外面的温度高,室内还有这么大一个火炉烤着,不要说做事,就是在加工房一站,全身的汗水就会滋滋地往外冒。”赵松林取下手套,用手捏住胸口处的衣服,使劲地扇动着,给自己降温,“由于工作性质,这里没法安装空调或是风扇,每一次上班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赵松林的个头不高,人特别干练,多年的加工房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拿张图纸或是简单比划一下,再高的难度他总会加工出来,被称为“赵铁匠”。他所在的加工房,承担了矿上钢钎、錾子、铁镐等小型工具和配件的加工。加工房每周二开放,赵松林日常就从事其他材料的焊接、加工等任务。赵松林说道:“煤矿企业三班倒,常常遇到急需加工的工具或配件,我接到任务后,不管是星期几,或是天气温度高低,我都会立即生炉加工,保证井下安全生产所需。”

3.jpg

●坐进驾驶室,像进了“烤箱”

2.jpg

●身前迎太阳,身后烤炉火

  煤坪热浪多,人机受考验

  天空瓦蓝,阳光普照,昨晚还没来得急退去的热度,伴随升起来的太阳,不断增加着空气的温度,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远远望向该矿煤坪,一辆桔黄色的装载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伴随着一阵阵怒吼,将煤炭装入一旁的汽车。装载机往返的运行,轮胎附近扬起一股股煤尘。

  装载机的驾驶员刘智是一名80后,体型偏瘦,个头近1.7米,那黝黑的皮肤,如似十余年从事煤炭装运工作的印证。刘智聪明好学,注重工作总结,练就了高超的装载机驾驶技术,每一铲铲多少、最后一铲补多少,心里计算清楚,操作也很到位。“天气热,温度高,我要精准操作,让每辆车拉的吨位刚刚好,既不少拉脱吨,也不多拉超限。”刘智在完成本轮装运任务,短暂小憩时说道。

  煤坪地处凹处,吸收的热能散不出去,给装载机司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让机器也饱受“煎熬”。刘智遇到机器油温、水温过高时,就停下来怠速降温。为了不影响煤炭发运,他只好冒着高温开动另一辆装载机,继续工作。他说道:“我们的煤炭全是通过汽车发往洗选厂加工,装载机、铲车是我们装运的重要工具,使用频率高,高温环境下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总会全力克服,保发运。” (姚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