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华东周刊专访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疫情之下的东京奥运会观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 洁/文

1.jpg

徐青青/摄

  东京奥运会终于开幕了。

  北京时间7月23日晚7点,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举行。本届奥运开幕式的主题为:Moving Forward(前进)和United by Emotion(情同与共)。

  本届东京奥运会无疑是史上最难的一届奥运会。去年3月,东京奥运会确定因疫情而延期一年举办。赛事停摆造成资格难产,疫情变化使民众心态不断波动,额外的成本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推迟的奥运会对于主办方和参与者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多方不懈努力,东京奥运会在争议声中举行。

  面对种种挑战和质疑,东京奥运会为何还要举办?奥运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在本届东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带着这些问题,华东周刊专访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邀请他对疫情之下的东京奥运会进行深刻解读。

  华东周刊: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经开幕,奥运会给日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蒋丰:奥运会曾经因为战争停办,却从未遇到全球性的疫情。现在,东京奥运会能够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举行,在奥运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本次奥运会对日本的改变,最显著的是卫生观念的提升。

  筹办2020东京奥运会,需要42个场馆,除了新建的7个,其他都沿用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场馆。时隔57年之后,1964年的场馆还能够被使用,这体现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1964年,日本花巨资改造东京,从而给东京带来了城市建设的蜕变,而本届奥运会的作用,更多体现在观念提升。

  因为新冠疫情,原本在2020年7月24日举办了东京奥运会延期了一年举行。同时,因为疫情防控,八成场馆不允许观众入场观看比赛,东京奥运会门票收入从9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降至数十亿日元,损失非常大。与此同时,政府在新冠对策方面又追加投入了960亿日元。

  一方面,日本牺牲了900亿日元的门票收入,另一方面又增加了960亿日元的疫情防控支出,这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的体现。前两天我采访了全日空的老总,他告诉我,过去人们坐飞机最注重的是安全问题,但现在,因为处于密闭的环境,人们坐飞机更注重卫生。从关注安全到关注卫生,这不是观念的转变,而是一种观念的叠加,一种观念的提升。这样的变化更值得我们关注。

  华东周刊:目前东京疫情如何?对奥运会的影响有哪些?

  蒋丰:最近10天之内,东京的确诊人数每天在1000人以上。日本政府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使在奥运会举办的17天内疫情蔓延,也要把奥运会办下去。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预测,奥运会过后,东京每天新增新冠确诊人数会增至2500人到4000人。

  我认为,东京的疫情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疫情的蔓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路径不明,是来自境外还是境内,是否来自餐饮业,是否来自密闭场合,原因不是特别清晰。

  对抗疫情最好的方法是减少人与人的接触,现在日本政府、东京政府提倡,在家看电视就是对东京奥运会最大的支援。这个口号非常有带动力。现在日本55英寸的大屏幕电视成为畅销产品,罐装啤酒也成为畅销产品,人们在家里一边喝啤酒,一边通过电视看奥运比赛,这是意想不到的成果。

  有一位专家向我介绍,他认为,疫情之下,东京奥运会对日本数字经济的发展将起极大作用。在各个场所里大屏幕的设置,观众通过手机终端看直播,电视大屏在家庭中的导入,人们对电脑更多的利用,电子支付成为主导……数字应用场景在这次奥运会期间随处可见。如果说1964年东京奥运会推动了日本经济发展,那么这次延期一年的奥运会,对日本的数字经济发展也会是重要助力。

  华东周刊:针对本次奥运会,日本方面的防疫措施有哪些?

  蒋丰:日本方面有一项防疫措施很重要,就是要求每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的两个小时做最后的核酸检测。如果此时检测为阳性,就取消参赛资格,我觉得这是最严格的要求。

  当然辅助的要求非常多。比如,运动员住在奥运村,外出不允许超过15分钟,在奥运村不允许两人以上饮酒,在打乒乓球的时候不能“吹仙气”,很多事情都不被允许。各种各样的新规,可以看作防疫措施的提升。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疫情下的奥运会,很难拿出非常完善的模本,只能在过程当中进行改善。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这届奥运会是一届安全的大会,但是安全两个字不是喊出来的,是要不断完善措施,不断提升水平,不断压实责任,才能最后达到安全的目标。

  东京奥运会到现在为止,正反两面的评价都有。正面的评价认为它在疫情下举办,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体育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希望之光。从负面的影响来说,本次奥运会更注重的是打造日本的国家形象,而人的生命安全应该比日本国家形象更重要。

  如果这次东京奥运会出现了大面积的感染,不管以什么名义举办东京奥运会,都会成为败笔。如果东京奥运会对疫情做好管控,不能说是人类战胜疫情,应该说是人类与疫情做了一次巨大的博弈。

  华东周刊:请您评价一下日本方面的奥运服务工作。

  蒋丰:从整体来讲,日本的服务水平是比较高的。从目前来看,服务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网上有俄罗斯人评价,参加这届奥运会像到了中世纪的日本,没有冰箱,没有便利的设施,日本人会认为,这些东西你想用就花钱,日本就会提供。因为日本办东京奥运会的宗旨之一是节俭,在节俭上下了很多功夫,这些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满。本次运动员一共11000人,如果有个别人发出了吐槽的声音,是特别正常的,不能把日本的服务全盘否定。

  在防疫方面,尽管存在一些漏洞,但是日本把关是相对严格的。这次海外进入到日本的人员将近32000名,运动员之外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在东京成田机场检测出阳性的比例很低。但是在奥运村里,运动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50人,在奥运会期间,疫情究竟能不能控制住,现在是让人们捏一把汗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防疫是否得力?我认为,日本政府在努力,但是不能把话说满,认为日本政府努力了就很好。要客观看待,现在还处在观察期。

  华东周刊:有这么多的挑战和质疑,本届东京奥运会为什么还是要举办?

  蒋丰:最近我看到了一则日本评论,说过去日本人是最喜欢奥运会的,现在可以说日本人是最讨厌奥运会的。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转变?

  看一下东京奥运会发展的历史。1940年,日本获得在东京举办奥运会的资格,但是当时处于二战时期,日本因为发动侵华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取消了其资格。1964年夏,东京终于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日本在1945年战败之后,经过近20年的努力慢慢崛起,那届东京奥运会被称为日本战后复兴元年。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确是日本发展的助跑器。1964年,新干线通车,三大家用电器冰箱、电视、洗衣机出现,东京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类似这样的发展很多,以及之后还带来了日本GDP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64年东京奥运会,不论是对日本的经济,对日本民族的士气,对日本国家的体制建设,都起很大作用。

  出于对奥运机遇的留恋,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任期间,便积极推动2020东京奥运会。申办2020东京奥运会时,贴的最大标签,就是把2011年“311大地震”震后10年的复兴,在奥运会上表达出来,安倍晋三希望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启日本震后复兴元年。

  这个期望因为新冠疫情没能实现,奥运会延期了一年,菅义伟提出,希望东京奥运会成人类抗击疫情胜利的一种表现,也成为日本疫后复兴元年。

  所以东京奥运会从历史到现在,被不断地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让人们觉得奥运会太沉重了。赋予奥运会的政治意义已经超过了经济意义,超过了体育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政治意义,菅义伟政权的命运,已经和东京奥运会捆绑在一起。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也许在今年的大选中菅义伟就可以继续获胜。而把奥运会缩小了,取消了,终止了,内阁就有可能倒台。

  因为东京奥运会被赋予的政治意义太多,因为与菅义伟本人的政治命运捆绑在一起,这才是东京奥运会强制举办的一个重要背景性原因。

  华东周刊:本届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日本意义巨大,从全球的角度看,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蒋丰:我认为,东京奥运会对全球有着积极影响。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第32届夏季奥运会,如果没有积极意义,大家参加的积极性会减少。当然,日本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非洲很多代表团的到来,从住宿费到交通费,日本政府给予了补贴。

  但从总体上看,这毕竟是在疫情下世界性的一次盛会,是用体育的力量彰显人类与疫情的博弈。

  华东周刊:日本民众对本届奥运会是怎样的态度?

  蒋丰:这两天日本电视台不断播出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有关内容。1964年东京奥运会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现在疫情下,没有当年的热闹,可以反映出日本民众对东京奥运会已经有了一份淡定,一种定力,这是国家的一种进步。

  我们常常谈到一个关于旅业的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到海外旅游,会去爆买,会在欧洲委托日本的留学生,拿着护照帮忙排队,而今天日本人到海外旅游,买的只是明信片、钥匙扣,小小的纪念品,没有人买奢侈品和电器。从爆买到现在的纪念性消费,这是社会的进步。同理,日本人从过去对东京奥运会的狂热,到现在略带冷漠的淡定,也是一种进步。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让体育回归到原点,体育盛会就应该属于体育,不是一件可以被赋予很多政治意义的事情。

  华东周刊:日本媒体对东京奥运会的关注焦点是什么?

  蒋丰:日本媒体强调,奥运会的举办应该以安全为最优先。前面我提到,东京奥运会的关键词不断变化,1964年奥运会的关键词是战后复兴元年,申办2020年奥运会的关键词是震后复兴元年,菅义伟政权把延期的2020年奥运会关键词变成了疫后复兴元年,现在奥运会真正的关键词是两个字,“安全”。在这个关键词下,日本媒体关注政府如何管理、守护、执行。

  当然很多日本媒体强调,经过了这一年,运动员、奥运筹备人员、政府都克服了很多困难,证明人类在有了大的目标以后,可以共同战胜困难,这种战胜困难的精神应该成为东京奥运会的精神。但是媒体、民众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安全上。

  现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基本上都是东京奥运会,各大电视台转播也基本上是东京奥运会。

  华东周刊: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受到广泛关注,您如何评价本届开幕式?

  蒋丰:在开幕式开始前,我就分析这次会有三大看点,一是开幕式会显示出日本的传统文化,的确我们可以看到江户时代的提灯、建筑等等,二是开幕式会显示日本的现代文化,我们也看到了二次元的文化,三是会显示出与疫情搏击的疫情文化,最后也出现了医护人员的形象。我认为看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三大看点是主流。至于表现形式,因为奥运会是一个世界舞台,任何主办国都会努力输出自己的文化。

  我看开幕式的时候,最为感动的是把火炬交到孩子手里,让奥运会传向未来。另外,日本棒球三大传奇人物华人王贞治、长岛茂雄和松井秀喜一起出来点燃火炬,这体现了对奥运和平的追求。还有,第一位火炬手八村塁是一个黑人运动员,虽然他是日本国籍,但是他的父亲来自西非贝宁,母亲才是日本人。最后点燃主火炬的大阪直美,出生在混血家庭,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日本人,这些都可以看出日本对于民族的宽容性很高。

  华东周刊:接下来就是北京冬奥会,北京已经准备好。您对北京冬奥会有怎样的预期?

  蒋丰:首先,北京冬奥会是在北京夏季奥运会以后,奥运大会又一次来到中国,意义非凡。第二,北京奥运会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后举行,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同时回归亚洲,这对于亚洲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缘,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