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觉醒年代》里 让人感动的古诗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亦香

  《觉醒年代》应该算是近年来最火的历史剧,豆瓣评分高达9.3,斩获多项大奖,更是成了高考作文题“素材库”,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剧中很多“台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有些台词来自当事人当年的文章或演讲,也有些源自古诗词。

  今天就来讲讲《觉醒年代》里的四句古诗词,每一句都很燃,读一次感动一次。

  1.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这一句诗源自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出现在第五集。

  当时陈独秀前往北京为《新青年》筹措股金,时任北大教授的钱玄同与其神交已久,两人相约在陶然亭一聚,与钱玄同一同前去的还有文学翻译家,鸳鸯蝴蝶派报人,刘半农。

  那日,北京下着大雪,钱刘二人备下花雕酒,与陈独秀在陶然亭上把酒言欢。

  大雪纷飞,琴音袅袅,美酒飘香,当真是雅致极了。刘半农情不自禁吟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这句诗原是白居易为刘禹锡所写,两人晚年同居洛阳,交往甚密。

  在一次聚会后,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相约重阳佳节再回,到时一醉方休,陶然共乐。

  刘半农这里引用这句诗,既与“陶然亭”相契合,也表达了三人一见如故,豪爽痛饮的愉悦之情,可谓是一语双关。

  2.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句诗源自陆游《示儿》,出现在第27集。

  在巴黎和会中,山东半岛主权被移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群情激愤。

  郭心刚得知此事后,一夜白头。

  他想起父亲临终一直念叨着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本以为终于可以去父亲墓前,告诉他青岛已收回的消息,没想到竟是如此结果,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第29集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遗言,让白兰将他的骨灰带回青岛胶州湾老家,与他的父亲葬在一起,待中国收回青岛后,去他的坟前告诉他和他的父亲。

  这首《示儿》可以说是郭家两代人,也是当时很多人的写照。

  陆游我们都知道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无奈“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临终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大业未成的遗恨,同时也流露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剧中引用陆游此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令多少人潸然泪下。

  3.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一句词源自苏轼的《定风波》,出现在36集。

  陈独秀因散发传单《北京宣言》,被北洋政府抓捕。在狱中,面对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的威胁,陈独秀丝毫不肯妥协,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吴炳湘离开后,他放声高歌,吟唱的正是苏轼的《定风波》。

  苏轼写这首词时,正值人生低谷。

  彼时的他因为一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仕途受挫,漂泊异乡,其中的辛酸苦闷可想而知。然而他并没有因此灰心绝望,反而在雨中高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的豁达豪迈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人。

  陈独秀在狱中吟唱苏轼这首词,既表达了身处逆境却依然从容淡定的旷达情怀,也流露出了不畏强权,绝不妥协的无畏精神,令人钦佩。

  4.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这一句诗源自杜甫的《春日怀李白》,出现在43集,也就是大结局。

  陈独秀准备南下广州,临行前写信邀李大钊和胡适来上海相会。

  此时三人的思想理念,政治信仰已然出现了分化,但他们依旧坦诚相待,在山间把酒临风,共吟杜甫的这首《春日忆李白》。

  李杜相交是诗坛上的一大佳话,两人相差11岁,李白天下闻名,而彼时的杜甫默默无闻。根据记载,他们一生就见了三次,自齐鲁分别后,各奔东西。

  两人天涯相隔,杜甫一直惦记着这位老大哥,写下了很多怀念李白的诗歌,这首《春日忆李白》便是其中的代表。

  诗歌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将诗人渴望再次相聚的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句诗用在即将分别的三人身上也是十分恰当。山岳相隔,世事茫茫,但他们仍希望有朝一日,还能把酒论文,三人的情谊由此可见。

  当然除了这四句,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引人共鸣,为这部剧增添了不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