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队,真干不动了,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这两天,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沥青工院兰献找李廷学诉苦。
作为班组长,李廷学知道这份差事的辛苦。最近厂里接了批新活儿,需要对一批管材进行喷砂除锈。他们要将管材送入抛丸除锈机,并在钢砂的作用下将管子上的锈迹除掉。
听起来简单,干起来不易。为了防止钢砂飞溅,除锈机一端有个挡砂口,砂子在挡砂口的阻挡下会漏到抛丸机外置的砂槽内,这个时候就需要两个人在砂槽旁不间断地铲砂,将其送入提升机重复使用。
“一根管子9米,每天至少要干150根管,会产生450公斤左右的钢砂,需要2个人一天铲砂7个小时才能跟上工作节奏,劳动强度的确很大。”李廷学说,挡砂口受到钢砂飞溅的冲击,容易损坏导致胶皮封闭不严,“砂子能飞20多米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既然购置的机器存在这些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想办法攻克它。同事看着李廷学围着机器转悠,“你瞧,老李又要干大事儿了。”
果不其然,几天后,抛丸机挡砂口处“长”了个新玩意儿:钢砂自动回收装置。他利用下脚料加工了一个带颈平焊法兰,并在内侧底部焊接了折流板,又在折流板底部开了排砂回流口,最后在抛丸机底部增加了一个弯头,一套钢砂自动回收装置就这样完成了。他又把以前挡砂口处的螺丝换成了合页,不仅节省了换胶皮的时间,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机器启动后,用过的砂子会穿过弯头流进仓体自动进入提升机重复利用。
这样一来,不仅防止了钢砂飞溅,还解放了两名操作人员,直接降低劳动强度100%,节约材料20%至30%。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李廷学又在抛丸机主体两端增加了防飞溅装置,在操作台与抛丸机之间新增了一张高2米长3.6米的有机玻璃屏风,防止“漏网”飞砂打人。
“看,这个屏风上有套活动装置,如果时间长了发生损坏,可以及时更换,安全方便。”不仅如此,李廷学在提升装置上也动了“手脚”。他利用角钢废角料在提升机周围焊了道结结实实的“防护墙”。
机器再次启动,钢砂“乖巧”地在机器里欢腾。这下,老李心里彻底踏实了。(马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