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传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详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第19页,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对于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企业来说,肩负起科技自强自立的使命,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企业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科技自强自立从何入手,借助“创新工作室”当然是最理想的途径。这是因为,“创新工作室”就在员工身边,在生产经营的最前沿,对企业生产与市场消费之间的供需曲线、员工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感受最直接,反应最灵敏。倒逼企业通过攻关创新,走科技自强自立之路,比任何方式都更有针对性。
以“赵波波创新工作室”在京哈高铁针对员工在接触网梯车上作业潜藏的安全风险,而研发的防倾覆梯车为例,不但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且切实起到了保障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仅在承德境内的接触网施工中,就缩短了工期12天。
还有,他们针对隧道内“四电”施工遇到的安全风险,研发的铁路隧道内作业车,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施工工效提高了25%,经济效益提高了20%,提前25天完成了项目工程,等等。这些都是员工看得见,摸得着,能为企业换来真金白银的科技创新成果。
如果从人们习惯了衡量科技成果必须具备高上大的标准去看,这些攻关成果的含金量的确不大,但它与企业生产经营联系十分密切。员工踊跃参与攻关活动的热情高,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这正是“赵波波创新工作室”平台发挥传、帮、带作用使然,也是“赵波波创新工作室”释放出头雁效应和揭榜挂帅效应的结果。
啥是劳模创新工作室呢?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展示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业务训、难点攻关等,带动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学劳模的实训基地。(详见《工人日报》2019年6月25日第5版)
结合“赵波波创新工作室”取得成效带来的启示,经营好“创新工作室”,扮演好企业在科技创新攻关中的主演角色,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挑起科技自强自立的大梁是最重要的。只有如此,企业生产一线的“创新工作室”才能在科技自强自立中充分发挥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