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谈北京冬奥,谈杭州亚运——华东周刊专访奥地利奥委会主席卡尔·施多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png

●卡尔·施多斯    奥地利国家奥委会/供图

  ■ 傅立钢/文

  【编者按】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明年2月4日至20日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同年9月10日至25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在杭州市举行,值此北京冬奥及杭州亚运日渐临近之际,奥地利奥委会主席卡尔·施多斯接受了《企业家日报·华东周刊》的专访。

  与中国人民有着终生情谊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东西方冷战时期推行“体育无国界”的理念,为全世界所接受,而奥地利奥委会主席卡尔·施多斯与萨马兰奇有着同样的理念。他向笔者表示,2022年对中国体育界甚至世界体育界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他相信北京冬奥会及杭州亚运会,一定会满足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愿望。

  以下是《企业家日报·华东周刊》对卡尔·施多斯的专访实录。

  华东周刊:主席先生,感谢您接受《企业家日报·华东周刊》的采访。据我了解,《企业家日报·华东周刊》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财经类报纸对您进行独家采访,是这样吗?

  卡尔·施多斯:是的。就在同期我也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这是我在曼谷参加国际会议时中央电视台的视频采访,采访会放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作为特别节目播出。内容聚焦即将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奥地利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的期待和支持。

  华东周刊:通过《音乐之声》《茜茜公主》等经典电影,我们了解到奥地利有许多美丽的城市。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是个不大的城市,却两次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个城市和它的居民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是什么?

  卡尔·施多斯:按照中国的标准,奥地利是一个只有890万人口的小国家。我们的首都维也纳是一个大约有200万居民的城市。我出生和成长在福拉尔贝格州,这是奥地利最西部的州(Vorarlberg),北临巴伐利亚和康斯坦茨湖,西接瑞士和列支敦斯登。我之后上学的城市是多恩伯恩,只有5万居民,却是福拉尔贝格州最大的城市。

  之后我在奥地利第二大西部州蒂罗尔的州府因斯布鲁克上大学,它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城市,比如处于阿尔卑斯山上的Nordkette山脉海拔为2300米,共有约13万的居民。在因斯布鲁克城市内和近郊有很多冬季运动设施,其中有一个大规模的运动综合体包括适合开展冰球、花样滑冰和跳台滑雪等运动的设施,这也是我们城市的地标。

  在因斯布鲁克和蒂罗尔,有很多常规的冬季体育世界杯赛事定期举行。奥地利人民全民喜欢冬季运动,他们乐于并擅长组织各种顶级冰雪赛事,我们曾经在冬奥会奖牌榜上名列前十。

  如果要说奥地利这个国家举办冬奥项目的后天优势,我认为是出于对冰雪运动的真正喜爱,就如近年来,我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多次访问北京等城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北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中国武术课,由此我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真是很有意思。

  就像中国人热爱武术一样,奥地利人喜欢在户外运动,尤其是冬季运动,几乎全民自小就开始滑雪等运动,在学校里有完整的冰雪运动教育训练体系,这也许可以解释你的问题,为什么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冰雪运动发展如此深入人心。

  华东周刊:您曾经在很多行业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比如曾经担任奥地利博彩委员会的主席,是否可以作些介绍,在诸多的工作中,您对哪一个职位最热爱?

  卡尔·施多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2007-2017年间担任奥地利博彩委员会主席,是我职业生涯的顶峰,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当时我管理了2500名员工,年销售额创纪录的接近40亿欧元。

  说实话,我喜欢我从事的每一个职业。

  华东周刊:作为奥地利奥委会主席,您平时喜爱什么样的运动?平时的个人爱好有什么?

  卡尔·施多斯:我曾经是一名水球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所以在夏季奥运会上,如果有可能,我会尽量至少看一场水球比赛。此外,我热衷参与冰雪运动和观看这类的赛事,在冬季奥运会上,奥地利人以高山滑雪而闻名,它可能是奥地利最负盛名的运动,甚至比足球更受欢迎。

  华东周刊:您曾多次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到中国,对于北京冬奥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个人的独到见解呢?

  卡尔·施多斯: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是人类体育历史上的盛会,当时我还在奥地利博彩委员会任职,很可惜没有机会参加,但我周围参与的每个人都强调中国组织者高水平的运作能力,还有让人惊叹的世界一流的体育基础设施。目前,北京城市内的很多先进场馆,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杰作,对于中国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和接下来的各类赛事的举办,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冬季运动,预计吸引大约3亿人参与包括高山滑雪在内的各类冬季运动,这无疑需要兴建更多的高规格体育设施。据我了解,有许多奥地利公司参与了设计和建造过程,比如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公司、天冰造雪设备公司等。到目前为止,所有新的比赛场馆都已完工,唯一的问题是,国际测试赛事因疫情不得不推迟或取消。

  对于奥地利奥运代表队,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很多机会测试雪况。唯一有机会在北京冬奥会场地进行实地测试的奥地利著名运动员是大卫·格莱舍,是2018年奥运会无舵雪橇冠军。他告诉我,赛道如此的棒,有很多高速的长弯道。整个基础设施都几近完美,绝对是最先进的和最具有艺术展示性的作品,他非常期待在北京冬奥会参与比赛。

  华东周刊:奥地利人民如何看待奥运会?您认为未来奥运会的挑战是什么?

  卡尔·施多斯:2012年,我们在因斯布鲁克举办了非常成功的青年冬季奥运会,有超过110000名年轻的支持者观看了比赛。参赛运动员和因斯布鲁克居民的反馈非常热烈。国际奥委会对首届青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效果非常满意,奥地利奥委会也是如此。奥地利运动员马尔科·施瓦茨(Marco Schwarz)在17岁的时候就获得了2012年青年冬季奥运会的三枚金牌,刚刚在科尔蒂纳(Cortina)也赢得了一个世界冠军,他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们最大的奖牌希望之一。

  我想这就是我们对未来奥运会的期待和支持。

  华东周刊:2003年,奥地利选手施拉格在巴黎夺得世乒赛冠军,这是欧洲选手最后一次在世乒赛男子单打中夺冠。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中,两位中国顶尖选手王励勤和孔令辉都被施拉格连续击败。这几场比赛我都熬夜看直播,施拉格在关键时刻的坚定态度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卡尔·施多斯:2003年的“关键”世纪之战是四分之一决赛,施拉格与奥运冠军、三次世乒赛冠军王励勤交手。在前几盘比赛中,他以1:3落后,但最终以4:3获胜——从那一刻起,现场法国观众为奥地利与欧洲的乒乓球希望而疯狂。在决赛中,施拉格以4:2的比分战胜了韩国运动员——防守专家朱世赫。我个人认为,施拉格在决赛上的出色状态,与他平时练球的好搭档陈卫星关系密切,陈卫星是一个在中国出生和成名的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之后来到奥地利打球,他自己就是一名出色的防守型运动员。

  华东周刊:除了北京,您还去过中国的哪些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印象如何?

  卡尔·施多斯:由于商业原因,我多次去过中国香港和上海。此外,我和奥地利奥运代表队一起在南京参加了2014年夏季青奥会。出于私人原因,我也曾经在西藏从事徒步旅行和登山运动。其中,北京给我的印象最为难忘,除了应邀和中国政府会谈体育方面的各类议题,我还有机会尝试中国菜,北京烤鸭是我的最爱。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在传统武术家周庆杰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了中国武术,我对此无比着迷。

  华东周刊:您来过美丽的杭州吗?是否会参加明年在这里举行的亚运会?下一届的北京冬奥会您会来参加吗?

  卡尔·施多斯:由于日程的原因,这次我没有机会来杭州参加亚运会,但是我肯定会来北京参加冬奥会。

  我们已经确定会有一个100人左右的奥地利奥运代表队,如果我们的男子冰球队有资格参赛,人数将增加到大约130人。

  华东周刊:除了乒乓球,网球也是一项竞争性很强,吸引亿万观众的运动。来自奥地利的多米尼克·蒂姆(Dominik Thiem)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新科冠军。您认为蒂姆未来会成为像费德勒那样伟大的网球运动员吗?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他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吗?

  卡尔·施多斯:多米尼克·蒂姆是网球历史上第二个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奥地利选手。1995年,托马斯·马斯特尔曾在法网夺取法网男单冠军。

  蒂姆现在27岁,正处于网球运动员最黄金的时期,他有很多机会去赢得更多的大满贯头衔,特别是在红土,这是他最喜欢和擅长的球场。但我个人认为把他和史上最伟大的费德勒相比并不特别合适。尽管蒂姆在与费德勒的所有的正面交锋中,他以5:2领先。

  我不是网球教练,我无法对蒂姆的技术做出有价值的评价。但根据我的观察和与他的交流,最近他在精神状态上和体能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我可以告诉华东周刊的读者和众多网球爱好者的独家消息是,多米尼克·蒂姆将确定参加今年在东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华东周刊:能否邀请您为华东周刊的读者和即将举办亚运会的杭州写几句话?

  卡尔·施多斯:2022年对中国体育界甚至世界体育界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2月将在北京举办冬奥会,9月在杭州举办亚运会,届时会有28个夏季奥运会项目,仅这个数字就可以几乎满足了所有体育爱好者的愿望。

  杭州亚运会将是2022年全球最盛大的夏季体育比赛。祝福华东周刊所有的读者享受世界级的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