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建明:动力大王的传奇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玉柴崇尚的五项新意识和新观念是:

  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树高素质、敢进取、快节奏的观念;

  以紧迫的生存发展意识,树竞争机制中的强者观念;

  以顽强的实践意识,树探索与改革中的求实观念;

  以劳动者是主人翁的自觉意识,树新时期建设者的价值观念;

  以日趋成熟的大工业生产意识,树生产关系中的竭诚服务的观念。

  第十,用人方针不能变。我们公司的人不是机器,不是工具,必须要对他(她)“尊重、爱护、发挥、发展”。

  第十一,育人方针不能变。我们的育人方针是“为每一个岗位的发展提供机会,为每一个阶层的攀登创造条件”。

  第十二,经营理念不能变。就是“以高价值的劳动换取高价格、高效益”。

  第十三,服务宗旨不能变。玉柴的“现在式”服务宗旨是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未来式”服务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集合最优,最大限度地集合最佳,把我国国力和国情有可能造就的最优和最佳集合起来,通过玉柴渠道送至用户,献给社会。

  第十四,玉柴内外关系准则不能变。玉柴对内关系准则是“尊重、理解、爱护、支持”;对外关系准则是“充分借力、高效合作”。其中充分借力是指要“择优天下,系统组织,尽取其长,为我所用”;高效合作是指要“大胆合作,放手合作,信任合作,竭诚合作,有效监督”。出了一个“1·10事件”没有什么可怕,不能影响我们的对外合作、协作和效率,“1·10事件”查得很清楚了,我们的同志是可靠的,没有中饱私囊的行为。如果为了一个“1·10事件”就缩手缩脚,那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第十五,在经营工作中费用控制的原则不能变。即“费用上控制,经营上搞活;内紧外松、内严外宽、职工监督、民主理财”。

  第十六,干部“十字”要求的信念不能变。即“民主、开朗、顽强、竭诚、约束”。

  第十七,干部六项基本功的信念不能变。

  这十七个信念突出的是对玉柴人权利的保护、作用的发挥和潜能的调动,突出的是孜孜不倦的追求,突出的是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这些都是玉柴的“看家宝”,不能丢,不能变。这十七个信念是在我们崛起和奋进过程中一种宝贵的思维总结,是先于玉柴物质财富而成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玉柴事业大拓展、大飞跃的精神支撑。只能丰富,只能充实,不能舍弃。

  这里要回答一下职工中的一些说法,玉柴历来盛产“美丽的传说”,比如听说为保住王建明董事长的位子,准备在每个职工中强行征收2000元的什么股金还是风险金,先保住中资股权占大头,然后才能保住王建明。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感谢的“盛情”,但的确又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公司领导恐怕永远不会如此漠视职工的权利,随便向职工伸手要钱买自己的位置。前期的风险抵押金是一个极特殊的情况,纯粹是把一个重大的利益强加到职工的头上,因为我们无法讲得更清楚,那么,怎么办?强行征收,这个征收甚至不是为了企业的集体利益,而是为了保住我们职工将来一定会看到的一项重大的个人利益,还为了形成一条把玉柴职工和公司紧密捆在一起的纽带。为了这个,我们征收了风险金,最多再过一个月,风险金的收据将全部更换为职工内部个人股票,它将来值多少钱?很难精确估计。假如就凭我们1992年的经营数据,如果境外有一家企业拿玉柴的名字上市,上市价格最低就是1.3美元一股,如果拿玉柴1993年的经济数据在明年到境外上市,按保守估计,每股可能要达2美元以上。苦口婆心地告诉过大家,这点股票不要动,风险抵押金不要动,我从韩国回来又听说有人在动。前期风险金是根据这个原因向职工同志们征收的,至于为了保住哪一个人的位子去向大家征收钱,这种事情不是我们玉柴干部做得出来的。请职工同志们放心。附带说一下,这一次我这个董事长和首席执行总裁的位子跟国家股占的比例、还有职工股占的比例关系是不大的。我想即使我们股权比例再低一些,可能董事长也不变。

  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不仅不会征收这种莫名其妙、出因荒诞的2000元钱,而且我们还将根据公司财力的增长、实力的增长,逐步把政府下达的一些摊派到职工的任务,由企业拦截完成。比如今年,我们玉柴职工就没有直接购买国库券的任务,或者说,这个任务已经由公司完成了。我还听说有什么铁路建设费,也要在职工这里分摊,真不知道消息从何而来,我想交,但不知道往哪儿交。针对这一类漠视玉柴人权力的“传说”,我要再一次强调:外资注入以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企业信念构成方面,要更加重视人,要更加重视对玉柴人权力的保护,要更加重视对玉柴人现有作用的发挥和未来潜能的调动。这就叫做信念不能变。

  第二个要讲的是观念要跟进。外资注入以后,玉柴已经走向国际化,这已是既成事实。我们的职工,特别是干部,还有职工代表能不能从观念上做到适时、顺应和超前,将决定我们公司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契机,从而制造和拉大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优势差。比如,应当怎样看待外资?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外资这个“外”字,国家和地区不同,突出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欧共体国家,那里已经没有关税壁垒了。国界的概念也不再是传统的了,在那里国与国之间互相穿行是不需要签证的。在这些国家之间,资金相互渗透,它已经不再叫作“外资”,在工业发达国家里,企业的产权、股权跨国界出让、出售,这是每日每时都在大量发生的。一会儿是意大利菲亚特购买美国福特的某个子公司,一会儿又是通用公司买了欧洲的某一家子公司。日本人早就在大量地购买美国的土地和企业,买到吓人的程度。知名度很高、历史很悠久的公司有可能一朝之间被某一个外国公司购买了。所有这些行为都不叫外资注入,而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或商战行为。只有从封建落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刚刚解脱出来的,或者现在还在封闭自己裹足不前的国家才特别突出“外资”的“外”。外资一突出以后,还会产生联想,从“外”就要联想国界,要联想边境和主权;再善于联想的话,就会想到“资本”后面就是“资本家”,这笔钱姓社会主义还是姓资本主义。

  广州会议结束之后,我们召开了中央各新闻单位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会上有一位记者就连续发问:外资股股权达到51.34%以后,企业经营权在谁手中?我看他问得很认真,就给他作了比较系统的回答,给了他四个建议:

  第一,建议他从国际化的角度,首先把考虑问题的顺序理一理。在当今追求经济发达的世界里,考虑问题的顺序应该是先考虑发达和落后、富裕和贫困,再考虑控股或者是被控股。

  第二,建议他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认识一下绝对控股的不必要性和相对控股的可行性。外资进入玉柴,玉柴外资股权总股权比达到51.34%,确实外资股总股量已达到控股地位,但是就单一股东作比较,由玉柴机器集团公司所持有的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里面的国家股和玉柴职工的个人股合计起来股权比达到28%,仍然是中外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里面的第一大股东,居于相对控股位置。但这个相对控股的股权比要比世界上的很多大公司的发起人所占股权比高得多。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发起人占的股权不到3%,但它仍然是控股,不叫绝对控股,叫相对控股。像德国奔驰公司,发起人原来是戴姆勒,后来是梅塞尔德斯,现在这个发起人占奔驰公司的总股权的比例也不到5%,但一直是处于控制地位,公司要国际化,要大规模发展,首先肚子要足够大,要容得下别人和你一起来发财,你总想一个坑头一亩地,你总想所有的财都由你一个人发完,最后你就只能发那点小财;让天下人跟你一起来发,恐怕你发的财要比你原来独发的那点小财多得多。

  (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