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经济学家周刊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建设西部地区的轴带枢纽城市群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安江林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国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在形成纵横交织的五条主要的经济带和一批轴带枢纽型城市群,这些经济带和城市群不仅是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大型增长极,而且在国家总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提高国内经济的循环运行发展水平并带动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应当在西部地区建设横贯东西南北的五条主轴经济带的同时,重点建设经济带沿线的轴带枢纽型城市群,增强和健全这些城市群的轴带枢纽功能和聚集-扩散功能,形成经济轴带与主要城市群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结构关系,以“带群结合”的空间组织特点,促进区域互动和各类发展主体的整体关联,提高西部区域经济的组织结构水平和西部地区进一步融入全国经济的内循环水平。

  一、建设陇海兰新沿线西段的三个枢纽型城市群

  (一)关中-天水城市群

  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天水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区段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国内重要的辐射型轴带枢纽地区。该城市群的主要成员城市包括核心城市西安市和咸阳、渭南、铜川、延安、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宝鸡、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级市。关天城市群通过主要的交通通道,可以形成西安—临汾—太原、西安—延安—包头、西安—庆阳—银川、西安—汉中—成都、西安—安康—重庆、西安—南阳—武汉等辐射状轴带网络。这种轴带网络,是将中西部的广大区域组织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分工协作体系和要素集散体系之中的主要载体。

  关天城市群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辐射型枢纽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增强其轴带枢纽功能:

  第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直接通道,以俄蒙中泰新经济带为重要要的间接通道,充分发挥连通周边省区的辐射型轴带网功能,推动“一带一路”轴带体系发展,促进国内外经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扩展和深化与兰州、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包头、太原、郑州、连云港、青岛、武汉、宜昌、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及其腹地之间分工协作,带动形成发达的区域产业配套体系和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体系。

  第二,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和高端制造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成为辐射国内中西部地区和中西亚地区的科技—高新产业—文化产业聚集区,增强占据高端分工地位、发展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

  第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注重对引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进口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并实现多环节增值,增强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能力。

  第四,提高面向西、南、东、北全方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国内一级增长极和国际重要增长极的综合功能。组织周边地区以各自的分工优势和总体的集成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开展广泛合作。

  (二)黄河上游城市群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蒙中泰新经济带呈十字交叉的轴带枢纽,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该城市群的主要成员城市包括兰州、白银、中卫、吴中、银川、固原、定西、临夏、西宁、武威、金昌等地级市,在国内和国际的不同层次区域范围均有坐中连四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四面八方的出国、出海通道,有利于面向国内各类地区和中西亚、南亚、东南亚、环太平洋地区、俄罗斯、蒙古国和欧洲、非洲等众多国家的市场需求,发展门类更多的特色优势产业。

  黄河上游城市群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增强其轴带枢纽功能:

  第一,增强兰州市的核心地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链中,兰州是承前启后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具有综合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科技、文化实力和人才、人力资源较为雄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广泛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等多方面优势。兰州市要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吸引外资、文化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国内一级增长极的综合功能,成为西北地区开发、发展的经济中心。

  第二,以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蒙中泰新经济带为直接通道,同时加强兰州—西宁—拉萨、兰州—重庆—贵阳、兰州—固原—庆阳等次级经济带的建设,强化大区域的经济聚集功能,直接辐射带动甘肃、宁夏、蒙西、青海等省地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第三,促进包兰成昆、兰渝黔桂、兰渝湘粤、甘青藏等交通大通道的现代化、智能化建设,增强甘宁青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粤桂滇缅印经济带的融合度。积极发展与西藏以及与印、孟、尼等国的经济合作,推动以兰州为起点的“甘青藏印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在重点发展面向中亚、西亚市场的优势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东南亚、南亚、非洲、地中海地区的特色产业,使产业构成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和高加工度化。提高城市群内部及其与周边省区的互联互通设施水平,提高与关天城市群、呼包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融合度,逐步形成发达的兰州-银川-西宁经济核心区和覆盖甘、陕、宁、蒙、青、渝、川地区的轴带网络。

  (三)环天山城市群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环天山城市群也可以称新疆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伯利亚—中国新疆—南亚经济带呈十字形交叉的轴带枢纽,是推进向西开放、发展的战略前沿地区。该城市群主要的成员城市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两个地级市和吐鲁番、哈密、昌吉、石河子、奎屯、乌苏、伊宁、博乐、塔城、阿勒泰、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20多个县级市。环天山城市群尚处于形成之中,核心城市和主要成员城市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都达到一定水平,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今后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增强环天山城市群的轴带枢纽功能:

  第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轴带和西伯利亚—中国新疆—南亚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为直接通道,发挥向西开放的门户、前沿和进出口大通道等优势,强化在新疆、中亚、南亚这一区域的经济中心功能。环天山城市群要带动建设环准格尔盆地、环塔里木盆地等区内重要分支经济带,以“三环”(环天山、环准格尔盆地、环塔里木盆地)城市链为主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全疆城镇空间组织体系。依托以陇海兰新、蒙甘新、川青新、新藏等主要交通通道,分别与东中西部主要地区特别是全国主要的城市群地区、东部经济最发达的三大经济圈地区建立稳定的轴带型经济联系,形成面向国内和周边国家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依托北、西、南部的出国通道,带动形成向俄罗斯和中亚、南亚等邻国延伸的分支经济带,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哈俄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要逐步形成环天山城市群与区内外主次经济带相辅相成的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城市群的轴带枢纽功能,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在中国西部、中亚、南亚这一地区的轴带体系建设。

  第二,增强城市群的集聚—扩散功能,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主体功能,辐射带动全疆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三通道”(能源、交通、通信等综合大通道)、“三基地”(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五大中心”(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机械装备出口、轻工产品出口加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加工、建材产品出口加工、化工产品出口加工、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信息服务业出口、进口油气资料加工、进口矿产品加工、进口农林牧产品加工)步伐,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吸引外资、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国际区域增长极和国内重要增长极的综合功能。

  第三,加强口岸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群发展的外向推动力。在环天山城市群的成员城市中,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新兴口岸城市发展速度快,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口岸城市的互联互通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经济合作区建设,使口岸城市成为以外向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群和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建设呼兰成昆沿线的三个枢纽城市群

  呼兰成昆交通通道沿线共有四个枢纽型城市群,即呼包鄂城市群、黄河上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南贵昆城市群。其中黄河上游城市群建设已在本文上一节中归入陇海兰新沿线加以论述,本节只论述呼兰成昆沿线的呼包鄂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南贵昆城市群。

  (一)呼包鄂城市群

  以呼和浩特和包头为核心的呼包鄂城市群是俄蒙中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同时也是俄蒙中泰新经济带(国内区段北部)与呼包--京津、呼包—西安、呼包—太原等主要分支经济带交汇的枢纽地区。由于近20多年来鄂尔多斯市、榆林市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原来的呼包城市群不仅增加了两个重要的成员城市,而且形成了呼、包、鄂、榆四足鼎立且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城市群核心区,因而原来的呼包城市群又被称为呼包鄂城市群或呼包鄂榆城市群——一个以“双星”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该城市群的主要成员城市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乌兰察布市和陕西省的榆林市、山西省的大同市、朔州市。呼包鄂榆城市群应当通过以下主要途径增强其轴带枢纽功能:

  第一,发挥地理位置方面的特殊优势,以俄蒙中泰新经济带和呼包—京津、呼包—西安、呼包—太原等主要分支经济带为直接通道,增强在国内外大区域的辐射能力。呼包鄂城市群与京津冀、晋中、黄河上游等周边城市群的融合条件较好,同时又具有毗邻蒙古国和与俄罗斯接近的区位优势,是促进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经济中心。要增强对区域经济的组织、带动功能,深化与银川、兰州、西安、太原、京津等周边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大区域产业配套体系的形成和升级。面向北部、东部和西部扩大开放,带动西北、华北地区与中西亚、俄蒙、东亚开展经济合作,提升外向发展实力。要重视发掘城市群作为轴带枢纽的潜力,积极探索并完善城市群与经济带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对“一带一路”轴带体系发展、升级做出贡献,发挥国内一级增长极和国际重要增长极的综合功能。

  第二,发挥资源条件优越和产业聚集度高、产业结构较合理的优势,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城市群所处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钢铁、稀土、农牧业等资源,依托资源条件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资源型产业和加工业、服务业。今后应当通过产业链延伸、传统产业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等途径,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形成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紧密关联、合理配套的产业体系,支撑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第三,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贯通东西南北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提高与周边地区和俄、蒙等国的互联互通水平,增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

  (二)成渝城市群

  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是长江—雅鲁藏布江—南亚经济带与俄蒙中泰新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国内一级和西部最大的轴带枢纽地区。成渝城市群建设应当注重在以下几方面强化其轴带枢纽功能:

  第一,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要发展成为特色突出、聚集-辐射力迅速增强的国际城市,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使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辐射力迅速提升。针对城市群结构中“两核”独大、次级城市发育不足的问题,发挥好核心城市与二级、三级成员城市的梯次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一批大中小城市较快崛起,增加百万以上大城市数量,增强城市群的产业载体功能。优先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形成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交通设施体系。依托交通和通信的便捷化、现代化,深化各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交通通信和产业链为主要纽带,“加固”各成员城市间的联系,将松散式的空间结构连结成紧密型的城镇体系,提高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二,进一步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加快成都-贵阳、成都-西宁以及郑万、兰渝、成昆铁路的扩能改造,建设重庆至西安铁路,畅通与黔中、滇中、长江中游、关中-天水、兰州-西宁等区域的国内通道和出国、出海通道。依托交通大通道促进以长江—雅鲁藏布江—南亚经济带和俄蒙中泰新经济带等“一带一路”重要轴带发展,发挥驱动这些轴带发展的引擎作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公路,完善向东出海的川渝汉沪通道,增强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传导经济能量。依托兰渝、宝成、西康至襄渝、兰新等铁路,形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增强面向西北地区和中西亚、欧洲的辐射力。依托成昆铁路、渝昆铁路、渝桂铁路等通道,形成贯通川渝黔滇桂并延伸至东南亚的陆上通道,增强面向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辐射力。促进川藏铁路、川藏高速公路建设,依托川藏通道向雅鲁藏布江地区延伸经济轴带,面向西藏和南亚地区发挥辐射作用。四川省和重庆市要与内蒙古、宁夏、甘肃、云南等周边省区共谋共建俄蒙中泰新经济带国内段即包兰成昆经济带,将呼包城市群、黄河上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和南贵昆城市群连成一体,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以及西北、西南与俄蒙、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提升成渝城市群的轴带枢纽地位。

  第三,按照“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布局框架,重点建设城市群内的两个核心城市和成渝发展主轴,以及沿长江城市带、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城市带和川南城镇密集区、南充--遂宁--广安城镇密集区、达州--万州城镇密集区。合理布局和重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产业集群,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两化”融合发展、吸引外资、经济增长等方面,以不断增强的优势直接带动西南地区和引领西部大区域的现代化发展,强力促进“一带一路”轴带体系建设,发挥国内一级增长极和国际重要增长极的功能。

  (三)南贵昆城市群

  以南宁、贵阳、昆明为“三星式”中心的南贵昆城市群是粤桂滇缅印经济带与俄蒙中泰新经济带在西南地区相交叉形成的轴带枢纽,是推进“东盟10+1”战略和驱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基地。南贵昆城市群的发展要与粤桂滇缅印经济带和俄蒙中泰新经济带的发展形成相互依赖、融合的机制。要以粤桂滇缅印经济带和俄蒙中泰新经济带为直接通道,一方面深化城市群内部分工,加强和提升南、贵、昆三个核心城市及其带动的省域城市群之间的产业配套关系,提高与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融合度,依托外通内连的轴带枢纽和轴带网络机制增强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强化在国际大区域的经济聚集-扩散功能,依托轴带网络的布局和机制稳步向国外延伸辐射范围、提高辐射强度,带动形成发达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发挥经济中心功能。要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吸引外资、文化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增强国内一级增长极和国际区域增长极的综合功能,以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和不断增强的经济、科技、文化实力,驱动粤桂滇缅印走廊和俄蒙中泰新走廊的延伸和升级,成为“一带一路”轴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南贵昆城市群包括三个次一级的城市群,即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以贵阳为核心的黔中城市群和以昆明为核心的滇中城市群。三个次级城市群目前在发展水平、规模、城镇密度和经济实力诸方面均达到一定水平,但城市经济实力、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交通、通信网络尚未达到发达程度。三者要形成结构合理、分工协作关系紧密、内部交通网发达的大型城市群,发挥国家一级增长极和国际区域增长极的功能,还需要经历一个转型、发展、升级的过程。但是,三个次级城市群向着“群上之群”即规模更大的南贵昆城市群扩展、升级是基本趋势。顺应这一趋势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提高内外互联互通水平和促进三个次级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设连通省际主要地区的城市链和经济带,为三个次级城市群融合为更大城市群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