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山寨比赛狂圈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之如 文/画

1.jpg

  《澎湃新闻》报道,新华社发表《新华微评:莫让山寨比赛大行其道》称,“花一万元就能买到省级决赛奖项”——媒体调查发现,所谓“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奖项居然明码标价、公开买卖,名曰“比赛”,实乃圈钱的把戏。

  诚信的缺失,自然会造成道德的滑坡,见诸于经济领域的现象,便是各种“山寨”的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某些角落。与此伴生的,还有某些精神层面的“山寨”产品,例如假文凭、假证书、假论文、假政绩,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假作真时真亦假,精神物质涌废渣,看得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比雾里看花水中赏月要累得多还特别恶心。

  这不,皇城根下又传出怪事,各类培训机构纷纷广而告之:“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面向全国范围内的6-18岁中小学生。省级决赛报名费280元倒也罢了,有趣的是不断透出风来:“花一万元左右,可以直接拿省级决赛的一、二等奖”。不由得让人想到,百多年前的“大清朝”时代,不但科举考试能够塞钱行贿作弊,连许多官职也可公开买卖,“考试”哪里是在测验人的才华,分明是在试探考生家境的“财华”而已。如今这“大赛”,“赛”的又岂止是娃娃们的写作能力,更是在攀比家长们私下“塞”钱的胆魄而已。为了给自家孩子捞一回“省级决赛一、二等奖”荣耀的“才学”资本,给主办者送个万把块钱,真不算大事。有道是:

  山寨比赛狂圈钱,一二等奖价万元;奖杯闪亮炫荣耀,个中交易岂光鲜?

  要说最令人恶心的,当然是此等“大赛”奖杯,居然以“叶圣陶”命名,实在是亵渎名人,有辱斯文。“山寨”到如此荒谬的地步,真是为了搂钱什么脸面也顾不上了。对此,“新华视点”微评一语定调:对这股打着赛事幌子敛财的歪风邪气,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依法取缔,斩断其背后的不良利益链。

  看来,“山寨比赛狂圈钱”的把戏,将难以一直毫无顾忌地演绎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