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
据《宋史.志食货》记载,宋代“户口浸蕃,为酒醪以靡谷者益众”,“诸州城内皆置务酿造,县、镇、乡或许酿造”,宋代酿酒业带动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前代相比,宋代酒业的覆盖面更为广泛,走遍宋土疆域,到处都可以感受到酒的气息。人们酿酒、售酒、饮酒,并歌咏美酒。众多的酿酒与售酒群体把当时的社会生活烘托得格外火热。在一些局部地区,酿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封——河南
北宋王朝立都开封,建立起一座繁华的都市,其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早为世人所称。《东京梦华录》一书对当时的酒肆经营曾予以详尽的描述,在宋人诗作中,我们同样可以欣赏到这方面的情景。张来《上元都下二首》诗云:“管弦楼上争沽酒,巧笑车头旋买花”,就反映了节日饮酒的活跃程度;宋祁《禁门待漏》诗:“漏箭急传催叠鼓,酒垆争拥卖寒醅”,又揭示出街市酒家抢先销售的市场形态。所以,司马光曾用“家家花启户,处处飘酒帘”的诗句来概括开封地界上的酒业风貌。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开封酒业呈现出极度火爆的趋势。
受开封酒市的影响,整个河南地区都加大了酒类消费的力度,刘敞曾用“洛阳春酒碧霞光”的诗咏来赞美洛阳美酒,蔡襄则用“韩王宅里酒千垆”的诗咏来夸耀洛阳城里的贮酒大户。梅尧臣诗:“诸朝持郑酿,向夕望星津。俗意愿添巧,古心思变淳”,描述了郑州新酒的种种风趣;陈舜俞诗:“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则把南阳酒业的经营状态刻画出来。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滑州冰堂酒,更是屡屡见于诗家吟咏。黄庭坚词《清平乐·饮宴》有云:“冰堂酒好,只恨银杯小。”可见围绕着东京都城,河南一带形成了强大的酒业声势。
★山东地区
在今山东地区,宋代文人也留一下了不少咏酒佳句,如黄庭坚《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诗有云:“历下楼台追把酒,舅家宾客厌论文”,可见济南城内充满了酒情酝趣。对于齐鲁名酿,诗家多有讴唱,如宋庠《池上春物已烂漫寄东甫》有云:“清明元巳俱堪会,莫遣香槽玉液浑。”自注:“齐中酒名玉液者为上。”葛胜仲《谢洛师蔡伊靖饷酒》有云:“扣门赤县尹,来饷青州酒。底贡上天阍,余沥到衰朽。”有宋一代,人们都把“鲁酒”当作知名酒品,诗家创作,常常引入诗篇,就是南渡后依然念念不忘,如王之道诗:“吴柑迎齿冷,鲁酒著颜温”。
★巴蜀地区
巴蜀一带素称天府之国,其酒业营销始终保持旺盛态势,到宋朝时,酿酒业有新的增长,张咏《悼蜀四十韵》曾描述宋朝初年的酒肆状况,有云:“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怍。”汪元量《成都》诗又记咏了宋朝末季蜀中风貌,诗云:“锦城满日是烟花,处处红楼卖酒家。坐看浮云横玉垒,行观流水汤金沙。”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巴蜀沃壤的酒市异常活跃,尤其是成都城内,酒界的一举一动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以至于每位到达蜀都的人都被这里的饮酒之风深深感染。李刘《洗溪纱》词云:“细酌成都千岁酒,闲看嶰谷一阳春”,杨忆《成都》诗云:“五丁力尽蜀山通,千古成都绿酎浓。”这些诗词作品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成都酒事的万千气象。
以成都为中心,遍及蜀中盆地和外围山岭,酒业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充溢于城乡道途,美酒名酿映耀于大小城邑。当时,顺涪水而至长江,沿岸皆有酒家营业,李石诗云:“送客涪水上,我家珠水湄……归鞍三百里,处处吟酒旗”,便形象地再现了当地的酒业形态。
★湖北地区
沿长江东下进入湖北境内,酒业依然兴隆。荆、鄂沿线,酒肆分布尤多。范成大《石湖居士诗之发荆州》诗有“沙头沽酒市楼暖”的描写,《将至公安》诗又有“公安县前酒可沽”的提示。梅尧臣《送樊秀才归安州》诗云:“今当安陆归,白酒村中熟”,指的是乡村酿酒,可见荆楚之地到处都可以追嗅酒香。苏轼《武昌西山》诗有云:“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黄庭坚也有“将发沔鄂间,尽醉竹林酒”的感叹。据说湖北地带,黄州出产的酒最为优良,张耒曾为此多多讴颂,《冬日放言二十一首》诗有云:“我初谪官时,帝问司酒神。曰此好酒徒,聊给酒养真。去国一千里,齐安酒最醇。失火而遇雨,仰戴天公仁”,齐安就是黄州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