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产业质态提升访谈”之三:
我们以“培大育强”为主业主责,着力推动企业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聚力创新转型,推动工业发展“守正出新”。以资源池、示范案例和解决方案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上云”清零行动,大力打造两化融合2.0升级版。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赋能提升。持续推动“机器换人”,推动一批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高端装备替换现有相对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快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积极打造智能车间。力争全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5个,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5个点以上。
放大服务型制造示范引领。加快推进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的转型步伐,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实施定制化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总集成总承包等发展新模式,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省工业设计中心2家。
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重点以亚太泵阀、赢胜节能为试点,培育一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扎实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泰州市交目标任务,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
——坚持培大育强,推动工业发展“枝繁叶茂”。持续优化企业“升规”“做精”“上市”“做强”的梯级培育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在新增长点达效上发力。突出抓好50家计划净增开票超亿元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强化监测协调和部门联动,优化考核体系,优先要素保障,最大限度提高增长点贡献份额,确保预计增量达效率超过70%。
在小进规“蝶变”上发力。积极实施小微企业升规工程,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明确专班专人,实施跟踪帮扶服务,制定企业入规进度表,扎实有序推进企业上规模,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0家以上。
在专精特新示范上发力。健全完善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推进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领域,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和改造,加强专精特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着力打造行业“单打冠军”,力争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
在链主企业培育上发力。重点实施1+2+3产业“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工程,以企业上市、央地合作和重大兼并重组为重点,加快构建主管部门、职能部门分工明晰、运转畅通和市镇(区)两级条块结合的全链条、立体化企业服务体系,力争全年新增开票销售50亿元企业1家,30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企业2家以上。
——强化要素支撑,推动工业发展“行稳致远”。牢固树立“用户思维”,真正做到“问需于企”“问效于企”“问困于企”,切实为企业解决共性难题和个性诉求。
突出抓好运行监测分析协调。放大“一会两报” 预测预警效应,聚焦重点版块、行业、企业风险点排查防控,强化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分析,深化“以亩产论英雄”改革,做好部门协同文章,法治化、市场化推进资源要素保障,倒逼企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突出抓好组织程度精准高效。围绕企业数字赋能、改造升级、品牌创建等,逐项明确“企业库”“项目库”“人才库”和“任务清单”,扶持优秀供应商开拓我市市场,为企业转型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人力资源开发引进、职业经理人培训、职工队伍建设、企业家精神激发、政企直通车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做实服务品牌。
突出抓好企业需求协调服务。深化“双五一”行动内涵,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鲜明的企业家沙龙活动和产业链产销对接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重点骨干企业观摩学习。持续深化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和“走基层、访企业、稳增长”现场办公会活动,不断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有力助推企业轻装上阵、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