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泰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聚焦产业特色发展 力推质态全面提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全力推动产业质态提升访谈”之一:

  我们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确保产业质态提升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以质效论英雄,积蓄发展综合竞争力。用高质量的项目撑起产业质态提升“一片天”,确保项目建设继续在泰州保持擂主地位。 持续领跑“三比一提升”。扎实推进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精心筹办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请市分管领导每月督查亿元项目,市主要领导双月督查10亿元项目,每季度组织集中开工活动,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推动项目质效再提升。优化重大项目落户预审,实行乡镇园区初步审、专家专业审和部门政策审并行的面对面联合审查机制,推行新上项目用地需求和“五未土地”专项整治成效“增存挂钩”。强化项目实际投资监测,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和研发投入。继续坚持“单月过堂会办、双月督查协调、季度分析点评、半年观摩述职、年度考核奖惩”的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达效率明显提升。对长期开而未建、建而未投项目,通过考核扣分的办法清退出项目库,支持重新盘活利用并予以考核认定。 推动项目服务效能大提升。建立健全市领导挂钩联系和部门服务包保制度,定期走访服务。建立“双直通双推进”矛盾问题化解和“三信地”服务机制,定期召开矛盾问题会办会和10亿元项目矛盾协调会,制定重特大项目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实施意见,集聚要素支持重特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年上争省重大项目2个以上。 ——以特色论英雄,打造发展核心竞争力。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打造产业质态提升“新高地”,确保特色产业规模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每年特色产业开票销售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 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全市产业特色化发展全局,牵头实施《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实施方案》,谋划跨园区整合联动、整体推进,加快构建“123”产业集群。 创新推进机制。对每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名市领导挂钩联系、一支工作专班负责、一个公共平台服务、一支高端人才队伍支撑、一系列政策配套支持、一套制度督查考评。 牵头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积极扛起部门担当,会同经济开发区和城区工业园区共同绘制产业图谱、投资地图、招商地图,制定并细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撑平台、重要人才团队招引上的突破目标和核心区建设年度计划。确保每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以服务论英雄,拼出发展关键竞争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全域优化攻坚行动,打造最具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营造产业质态提升“强磁场”。 实施“3090”工程。研究制定《泰兴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30条》,细化分解形成90项任务清单,清单化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测评,精准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政府各部门工作的需求、建议及意见,并及时反馈完善。 创新特色举措。推动试行低风险投资项目“委托第三方施工图审查+企业承诺”备案制度。探索实行“多评合一”,形成“统一受理、同步编制、统一评审、同步审批”的“双统一双同步”工作机制。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对营商环境进行社会监督。深化“泰省心,心连心”品牌打造,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进园区进企业活动。 提升信用泰兴建设水平。建立常态化信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定期会办等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指导并督促相关部门制定重点领域、行业信用监管实施方案。全面推广“信易贷”,为金融机构和守信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企业融资“降本增效”。 ——以担当论英雄,凸现服务发展战斗力。我们将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凝聚全委力量,投身产业质态提升行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彰显发改担当。在前期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的基础上,抓好整体工作的牵头协调和组织推进。 抓监测。密切追踪各项重点任务各责任部门完成情况,季度有分析,半年有评估,年终有考核。 抓督查。根据各项重点任务的序时节点,提请市领导按条线开展调度活动。 抓调研。沉下身子深入园区和乡镇街道,敏锐掌握产业质态提升行动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冷静思考,精心谋划,为全市推进特色化发展和产业质态提升,当好决策参谋。我们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确保产业质态提升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以质效论英雄,积蓄发展综合竞争力。用高质量的项目撑起产业质态提升“一片天”,确保项目建设继续在泰州保持擂主地位。

  持续领跑“三比一提升”。扎实推进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精心筹办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请市分管领导每月督查亿元项目,市主要领导双月督查10亿元项目,每季度组织集中开工活动,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推动项目质效再提升。优化重大项目落户预审,实行乡镇园区初步审、专家专业审和部门政策审并行的面对面联合审查机制,推行新上项目用地需求和“五未土地”专项整治成效“增存挂钩”。强化项目实际投资监测,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和研发投入。继续坚持“单月过堂会办、双月督查协调、季度分析点评、半年观摩述职、年度考核奖惩”的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达效率明显提升。对长期开而未建、建而未投项目,通过考核扣分的办法清退出项目库,支持重新盘活利用并予以考核认定。

  推动项目服务效能大提升。建立健全市领导挂钩联系和部门服务包保制度,定期走访服务。建立“双直通双推进”矛盾问题化解和“三信地”服务机制,定期召开矛盾问题会办会和10亿元项目矛盾协调会,制定重特大项目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实施意见,集聚要素支持重特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年上争省重大项目2个以上。

  ——以特色论英雄,打造发展核心竞争力。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打造产业质态提升“新高地”,确保特色产业规模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每年特色产业开票销售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

  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全市产业特色化发展全局,牵头实施《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实施方案》,谋划跨园区整合联动、整体推进,加快构建“123”产业集群。

  创新推进机制。对每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名市领导挂钩联系、一支工作专班负责、一个公共平台服务、一支高端人才队伍支撑、一系列政策配套支持、一套制度督查考评。

  牵头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积极扛起部门担当,会同经济开发区和城区工业园区共同绘制产业图谱、投资地图、招商地图,制定并细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撑平台、重要人才团队招引上的突破目标和核心区建设年度计划。确保每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以服务论英雄,拼出发展关键竞争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全域优化攻坚行动,打造最具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营造产业质态提升“强磁场”。

  实施“3090”工程。研究制定《泰兴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30条》,细化分解形成90项任务清单,清单化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测评,精准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政府各部门工作的需求、建议及意见,并及时反馈完善。

  创新特色举措。推动试行低风险投资项目“委托第三方施工图审查+企业承诺”备案制度。探索实行“多评合一”,形成“统一受理、同步编制、统一评审、同步审批”的“双统一双同步”工作机制。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对营商环境进行社会监督。深化“泰省心,心连心”品牌打造,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进园区进企业活动。

  提升信用泰兴建设水平。建立常态化信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定期会办等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指导并督促相关部门制定重点领域、行业信用监管实施方案。全面推广“信易贷”,为金融机构和守信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企业融资“降本增效”。

  ——以担当论英雄,凸现服务发展战斗力。我们将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凝聚全委力量,投身产业质态提升行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彰显发改担当。在前期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的基础上,抓好整体工作的牵头协调和组织推进。

  抓监测。密切追踪各项重点任务各责任部门完成情况,季度有分析,半年有评估,年终有考核。

  抓督查。根据各项重点任务的序时节点,提请市领导按条线开展调度活动。

  抓调研。沉下身子深入园区和乡镇街道,敏锐掌握产业质态提升行动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冷静思考,精心谋划,为全市推进特色化发展和产业质态提升,当好决策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