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佳 王丽萍
成渝两地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要求,推动交通强国重大战略决策施行,在交通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旨在使交通建设发挥内外经济联动的重要纽带作用,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向前,助力成渝经济圈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成渝交通建设在遵循《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更要紧紧依靠成渝经济圈法治保障平台,深刻理解交通法治内涵,精准打造交通法治体系,持续加强交通法治建设。
深刻理解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的法治内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总书记站在历史高度提出并亲自谋划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而交通建设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法治保障是推动交通建设的重要方法手段。交通建设是成渝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导向性、推动性的作用,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法治保障,为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建设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加快实现便捷的运输服务体系、打造交通运输协同管理体系、大力推进交通和产业的发展打牢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交通建设的法治保障是成渝经济圈发展建设法治保障的重要部分,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内容的应有之义,也是助力推动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发展的具体体现。现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强调制度、法治的重要性,突出制度、法治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凸显制度和法治保障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是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同样法治也为实现交通强国展提供着必要保障。在交通设施网络体系建设、运输服务体系建设、交通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要贯彻法治,有效发挥法治对交通建设的稳定作用,发挥法治对交通建设的引导、推动和促进作用,更好地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决定性的关键任务,对成渝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具有导向性作用。自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后,川渝政府提出建设成渝中线、成达万、成自宜、汉巴南等重大铁路项目,开辟陆海联运通道,统筹川渝机场建设。在成渝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法治交通体系才能更好地在成渝地区打造出全国性、区域性交通枢纽。因此精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法治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精准打造交通法治保障体系首先要聚力于交通建设的立法环节。根据中央部署要求,成渝两地政府要坚定不移构建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紧紧围绕国家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为实现交通强省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成渝交通运输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调整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对外方面要协同制定跨省跨国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的法律体系,对内方面要重点加强交通安全法、运输法、收费条例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法规,在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方面,要不断完善交运关联的新兴行业立法工作,促使物流服务更加安全高效,外卖服务更能满足买方、卖方的需求。
构建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更要着力于执法和监督两个环节。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部门的执法改革,对分散型的执法部门进行综合整合,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逐步落实交通运输部门的执法公示制度、记录执法的全过程。构建完备的交通运输违规处罚制度,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省际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制度,着力解决跨省案件执法的难度。不断调整法治政府部门的领导小组和职能,加强第一责任人负全责的法律要求,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报告和通报公示制度,对交通设施建设部门的重大项目实施社会公示制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专家对风险评估质量和效率。
加强法治保障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
构建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法治保障平台。依据“一体化”战略方针,按照“统一谋划、一体衔接、互联互通、协同管理、共治共享”的思路,打造交通治理体系法治保障平台。要推动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成立交通运输服务联合管理机构,打破两地长期以来的交通服务管理壁垒,促进两地交运管理法治保障协同。整合成渝地域交通资源和法治保障数据,推进线上交通法治建设,同时推动两地之间交通运输资源共享,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可靠的信息交互机制,
提高成渝地区交通建设的法律服务水平。不断强化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网融合”发展,使完善的交通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生活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法治服务贯穿于交通建设的方方面面。共同推动建立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立健全交通部门法律专家委员会、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推动建立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行业信息共享、服务协同机制,不断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打造成渝地区交通建设的人才队伍。成渝两地高校众多,聚集着众多法律人才,在高校中不断改善法学的学科结构,提高社会亟需的新兴学科的开设,扩充法学知识的容量体系,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不断提高法治人才的专业技能。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机制等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法治人才进入成渝两地,用情感和乡愁作为维系的纽带,鼓励有能力的人才留在家乡、回归家乡、建设家乡。成渝两地携手合作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并实施法治人才共同培养措施,联合两地优秀的法律教育资源,同时培训两地法治人才,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法治人才,打造同时适宜于两地法治保障的法治队伍。
交通建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占据基础地位,同时也是助推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展工具。为满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总的要求,精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保障体系,加强交通设施的法治保障建设,推进交通和产业的发展,助力成渝向交通强省前进。
(作者赵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王丽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