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九成愿做“两栖青年”折射职业观嬗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玉胜 时评人

  近两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两栖”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3月4日《中国青年报》)

  相较于过往只做一份工作甚至是“从一而终”的观念,如今年轻人群体对职业的选择却呈现出多元化的认知趋势。九成受访青年表示已经实现或计划成为“两栖青年”就是佐证。导致年轻人职业观嬗变的诱因,既有缘自应对家庭和生活需要的社会压力,也有希冀多层面展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更得益于当下创新创业、灵活就业的政策环境。

  “两栖青年”,从字面分析就不难解读出年轻人从事两份工作、兼有主业和副业的概念寓意。其主业可能是一份工作或一个小生意,副业则可能是一份兼职,或正在进行的创业。副业既可是对本职工作的延伸,比如数字化管理师、付费咨询师等;也可是其业余爱好的发挥,比如记者、演员、摄影、家教等,还可以是由“互联网+”信息时代衍生的新兴业态,比如微商代购、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

  “实践出真知”“时势造英雄”。“两栖青年”成年轻人就业、择业主流趋势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息息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烙印。比如,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让更多青年拥有继续求学和读书深造的机会,从而为年轻人多层面展现技能与价值积累了知识储备;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让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不断跃上新台阶,从而激发了年轻人大胆创新和积极创业的勇气与智慧;随着智能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催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兴业态,同时也裂变和细化出形式多样的职业门类,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自己喜欢职业的机会;尤其是经历举国抗疫考验之后的后疫情时代,“共享员工”理念更助推了“两栖青年”的涌现与扩容。

  “两栖青年”成主流,客观上为年轻人的多才多艺搭建了展示平台,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理念践行落地;由此促成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因“人口红利”渐趋式微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多重职业身份更会对年轻人的创造性、学习力产生倒逼效应,让他们不再安于现状,努力为新生活打拼。“两栖青年”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做“两栖青年”意味着要在“主业”和“副业”及不同生活圈之间搞好调节与平衡,做到对时间、精力和能力的有序配置。一是要明确主副业之间的侧重,做副业不能荒废主业。从事副业要建立在身体条件许可、其他资源有所支撑的基础之上,做到有规划、有安排、有准备,不能盲目随大流、赶时髦。二是从事副业要量力而行,恪守合情合理合法原则。守法是底线,要明辨是非、合法经营,不能为赚钱去做违法或打擦边球的险事;量力是前提,以透支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过度追求“两栖”,既事与愿违更得不偿失;兴趣为导向,选副业要遵从内心、依据爱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