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苏省涟水县东胡集镇镇北村的皇甫秀忠,出生于1954年3月。在童年时代,他就听说本村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徐氏三杰”:老大徐恒足,大学毕业后曾任滨海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乡党委书记、县人大副主任等职,出版过《徐恒足杂文选》上下册,成为省内外有名的杂文家。老二徐恒进,北大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曾任《新剧本》总编,是有名的文化人。老三徐恒菊,大学毕业后从政,曾任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响水县委书记、盐城市副市长等职。皇甫秀忠从心眼里崇拜“徐氏三杰”,从小读书十分认真,学习成绩一路领先。从小学读到高中,1972年底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劳动一年,上过四斗河等大小河工,开过小手扶。在镇北村田皇组的田间地头,到处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1973年12月,皇甫秀忠响应上级号召,应征入伍。在南京83475部队85分队当工程兵。每天在汤泉镇境内的山区开凿隧道,先用风钻钻石打洞,然后用炸药开道,炸掉的碎石人力装进轨道车运出,干活既重且脏,而且时刻都有危险。但他从不叫苦叫累,每天的汗水打湿了衣服。就这样,在工程兵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两年,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他把火红青春献给了军旅生涯。在工作之余,皇甫秀忠发挥热爱写作的特长,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一些消息、通讯和散文等,发表在连队的黑板报上,引起了团部领导的重视,后来就把他调进团部专职搞通讯报道。描写部队火热生活的作品,有多篇被《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部队报刊采用,屡屡获奖。
1978年4月1日,皇甫秀忠告别了5年多的部队生活回到家乡,公社领导听说他擅长写作,就聘任他担任通讯报道员,很多文章见诸报端。后因工作需要,担任过砖瓦厂、服装厂、农具厂会计以及预制厂厂长、建筑站站长、乡工业公司副经理、县抽纱公司副经理等职,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腾飞,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年来,皇甫秀忠在县城一家农机专卖店负责销售,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他利用闲暇钻研格律诗。起初对平仄、对仗、押韵等技巧一头雾水,后在县诗协袁志伟、安明然、陈喜山、王买成等副会长指导下,逐渐对格律诗有了一些感悟。2019年初,他用三个月时间,天天坚持写、坚持练,终于攻克了格律关,跨进了诗门。从此一发不可收,对孙智赋老师撰写的《格律诗入门》,徐安基老师撰写的《诗词写作与鉴赏》,袁志伟、安明然老师撰写的《诗教课堂》认真研习,每天坚持写1-2首诗词,然后请县诗协谙行的名家点评和指导,逐渐提高创作水平。他撰写的弘扬新风尚、歌颂新农村、赞美新时代的诗词,上传到家乡《东湖动车》平台后,受到广大镇村干部的点赞。为了汲取创作源泉,他走进乡村,走近乡亲,走进大自然,把笔端触深到社会底层,贴近时代、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写出的诗词朴实无华,很接地气,逐渐在涟水诗词界小有名气。
今年天气冷,他看到梅花在寒冬中盛开,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气魄,在《咏梅》一诗中他写道:“华夏银装迎岁新,寒风刺骨暗香频。枝枝含笑多经雪,朵朵竞开休落尘。不借东风吐芳好,但求梅岭景为真。登枝喜鹊临高处,入画情深更感人”。把梅花那种凌霜傲雪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能使人产生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的大无畏气概,催人奋进。经过三年来的努力,他已创作诗词1000多首,被《中华诗词网》录用182首,《涟水诗词网》录用30多首,《璀灿人生》20多首、《涟水诗苑》10多首。
(陈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