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 华东周刊

2021年01月1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尉建锋:边界内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浙江社会办医发展史·人物

  ■ 姬晨曦 高 宇/文

  2020年的第一个月,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面暴发了。疫情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政府的治理能力,考验着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也是对十多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的一次检阅。

  “互联网是无边界的,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为居家不能外出的人们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助力了疫情的控制。”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尉建锋说,“反观疫情,对于互联网医疗而言,也产生了一种倒逼作用,至少把行业的发展提前了三到五年。”

1.png

●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尉建锋 高 宇/摄

  ▲四维空间,智慧闭环

  尉建锋是HIT(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在他看来,移动医疗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医生在临床中时时会遇到患者的提问,而同样的问题医生可能要回答千遍万遍,这反映出来的是医疗信息不对称,而这往往也是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一种方式,让专业的医疗健康知识被大众所了解,这样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更通畅了。这需要后台有庞大的知识库来支撑,移动医疗就是最好的方式。”尉建锋说。

  2011年2月,尉建锋创建了卓健科技,梳理出专业的医疗健康知识,构建起信息平台,专注于个人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卓健的初代产品,在腾讯应用宝的下载量居高不下。毫无疑问,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国内市场需求强烈。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先驱者,尉建锋还获得了杭州江干区“百人计划”A类政府资助。

  善于思考是尉建锋的特点之一。他渐渐发现,就算有专业的医疗健康知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还是要到医院去求医问药。于是尉建锋开始尝试与实体医院进行对接,试图把老百姓获取医疗资源的入口打开。

  2012年7月,他开始着手“掌上浙一”的应用开发,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得到了时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的首肯和支持,一个月后,国内首创的“智慧医院”App正式对外发布,发布后更是受到了国内医院的广泛关注。这款App主要包括智能分诊、实时挂号、手机查询检查报告、医院地理位置导航、楼层导航、专家医生介绍及出诊信息,另外还提供定期更新的健康资讯和包括疾病库、药物库在内的随身健康百科全书。这样,患者可以获得更便捷的医疗资源,医生也能更加方便管理患者、收集疾病数据、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

  现在来看,这款初级的“掌上医院”似乎功能单一,但是在2012年,在互联网、移动端远不如现在普及的当时,尉建锋的探索却颇具开创意义,他在之后的日积月累中让技术更加完善,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医疗样本。

  尉建锋带领卓健团队,针对各家医院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推出了特色App,如“浙大儿院”“掌上湘雅”“掌上长海”等。

  “这是第一维度,是卓健的1.0版本。”尉建锋说道。

  当时网络安全建设还不完善,国家规定医疗数据要进行物理隔离,为了避免隐私泄露只能通过医院的出口输出给患者。尉建锋就在考虑,怎样能把医院的资源从线下搬到线上?

  2014年,基于医生的维度,卓健2.0版启动。在医疗平台把医生的资源纳入互联网,基于医生的视角问诊、开处方、安排后期的检查,在互联网医院可以看到清楚明了的进度安排。平台上线了专家的远程会诊,专家据此可以开具处方。同时也上线了更多的患者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能预约实体医院的检查,如CT、胃镜、B超等。

  随着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深耕,尉建锋在业内也更具话语权。2018年,卓健参与制定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

  卓健的脚步从未停下。尉建锋介绍,卓健3.0版本是从患者的角度进行设计,什么时间到哪家医院进行何种检查,医生都不需要参与其中,让患者实现了更加无感化的就医体验;4.0基于医共体,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尉建锋说,“医疗、医保、医药,基于政府构建三医联动的服务体系,这个方面还需要一定的磨合过程”。

  四个版本,四个维度。经过9年的发展,卓健逐步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服务闭环。

  据尉建锋介绍,这套服务闭环主要通过以下三大产品线来实现。一是智慧医院。智慧医院即掌上医院、移动远程、互联网医院、随访、支付等医院整体互联网化解决方案,并基于平台开展会诊、轻问诊、药事、检验等医疗服务。二是智慧社区,构建区域分级诊疗平台,服务慢病、转诊、家签、随访、医养护一体化和健康宣教等区域卫生业务。三是智慧医教,打造医链云学院、规培、进修、医生考核和考试教育平台,为医生提供患者管理、会诊、问诊、随访等业务服务平台。

  尉建锋表示,这三大解决方案旨在全面支持“医疗+互联网”,优化院内服务流程,实现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升级,打造区域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提升医生专业水平。

  这种服务体系得到了全国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的认可,并落地了互联网医院。如全国首个公立医院线上院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国最大的医联体平台——河南省人民医院、首个委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北京医院、接入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智慧医疗综合平台的海南301医院。目前,卓健的互联网医疗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3000家医院。

  ▲跨越边界,追逐理想

  “普世的心做理想的事”,是尉建锋的价值观。

  “互联网只是一个方式、工具,对于老百姓来讲,终极目标是让医疗服务变得更加主动化,告诉病人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样的治疗,去哪里做检查,去哪里拿药,形成医疗服务闭环,打造出无边界的服务场景。即使身居偏远的农民,也可以享受省城医疗专家的咨询和会诊。”这就是尉建锋的理想。他的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

  2005年,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尉建锋因身体不舒服去了医院,抽血检查完他便离开医院。

  半个小时后,他就接到了家庭医生的电话,让他立刻到医院接受治疗。尉建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得的是应激性胃溃疡,并且造成了消化道大出血,形势危急。而这一通电话,为尉建锋赢得了宝贵的就医时间。

  经过这件事,尉建锋开始思考,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我们如果能搭建起智慧医疗服务闭环,就可以及时挽救更多的生命。后来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肝胆外科从业生涯中,他意识到,做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总归有限,而互联网医疗却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尉建锋决定跨越医生身份的边界。

  边界是一个特殊的场域。巴金斯的边界理论中谈到,要关注在边界发生的事情。2007年从美国回来,尉建锋开始涉足移动医疗领域,在“边界”附近跃跃欲试。一开始,他通过手机报开展健康宣教,后来随着资金、人才各方面筹备的日益完善,尉建锋正式成立了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在当时国内,哪怕是信息化建设非常先进的城市,信息闭环也没有完全实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要打通很多的环节,如业务数据、服务闭环、患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甚至还要把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的业务协同和切分。

  社会大环境并不乐观。从一名医生转型成为一位创业者,对于尉建锋而言亦是一个挑战。资金操作、人力配置、外部业务市场、内部管理等方方面面朝向尉建锋奔涌而来。“这么多问题,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成长。互联网公司最初的产出有限,有几年入不敷出,甚至你会觉得你要‘怀疑人生’。”尉建锋笑着说,不见颓意,反而显得豁达乐观。

  创业路上荆棘丛生,是大多数创业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有荆棘,越说明前面的路鲜有人至,前方还是一片正待开发的处女地。“互联网医疗这个事情,得有人做,对老百姓、对医院、对政府都有好处。”尉建锋说,“随着国内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推进,卓健今年已经逐渐扭亏为盈了”。

  在卓健构建的互联网医院的体系中,目前大多数是公立医院。随着国家对于民营医院政策逐渐放开,公立与民营的边界也在发生变化,民营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将成为一片新蓝海。

  民营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有哪些优势?尉建锋认为,第一是审批方面。公立医院的行政审批繁琐,智慧医院推动进程慢。民营医院历来以管理灵活、自主权大以及运营机制灵活为公立医院所不及。第二点是资金,民营医院的资本主要来源于社会资本注入,投资方会以市场需求导向,对医院进行投资和建设。第三是医护团队对于新系统的接受和适应程度,民营医院的医护团队流动性相对大一些,接受度相对高;最后在智慧云建设方面,民营医院更容易切入。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多按照单个医院独立构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往往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对医院“上云”存有较多戒备。但民营医院选择采用集团化发展模式,在软硬件采购上会倾向于使用云形式,包括云平台、云存储、云中心等。

  ▲抗疫风口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随着返乡人员从湖北向全国蔓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区域也由最初的湖北扩大到了全国各省区。区域间的隔离、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必然会成为控制疫情的基本手段,在大规模的隔离措施下,民众常规的医疗需求该怎么满足?

  对于互联网医院而言,站在了疫情的风口。

  尉建锋说,就是这短短两个月来,卓健已经为1000多家实体医院上线了互联网医院,累积已有25万问诊量。

  在常规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医院项目的客户在财务测算、费用审批上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走流程、审批。为了节省时间,尉建锋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做出互联网医疗企业应有的担当和贡献,免费推出三种面向卫健委、医院的解决方案:一是互联网医院快速门诊版,仅半天即可快速搭建线上发热门诊;二是可进行视频问诊、药事服务、健康宣教等功能的互联网医院综合门诊版;三是整合区域医疗资源的区域互联网医院门诊版,实现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等功能。

  疫情期间,卓健曾在短短三天内就在黑龙江全省上线了互联网医院。“卓健速度”的背后,是卓健互联网医院产品体系的实力背书。凭借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内多年的积累,以及尉建锋在领域内专家型创业者的地位,卓健的产品体系深入并且成熟。其次,卓健具有清晰的道路规划,专攻于为实体医院做线上的互联网医院,并且一直在朝着一个方向走,“产品方面至少比别人领先两年”,尉建锋非常自信地说。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探索中,卓健一直在寻找与实体医院的合作点,互补点,以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卓健的众多优势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卓健团队长期以来对于关键流程的磨合。团队中,主任级别的有五个医生,在HIT领域,越做到深,越需要专业背景。针对病人管理,卓健已整理出来了几十个个病种,每个病种都构建出专门的管理模型。

  说起创业来最大的获得感,尉建锋最先想到的也是团队。“能够看到的是这么多年以来团队渐渐成长起来,财务模型也变得好看起来,能够养活自己了。从过去直到现在,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目前公司正在做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体系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让我们在做互联网医疗服务上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虽然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细节上的调整和变动,但政策上的利好还是给企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卓健科技能够坚定地去做更多的尝试和更多的努力!”尉建锋信心满满。

  尉建锋的信心来源于对国内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的清晰研判。他认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有几个关键性的步骤,首先是数据,包括数据安全、标准化、数据资源的打通;第二是对接医保,线上线下都要打通;第三是互联网医院的社会接受程度,这需要时间的积累;第四是利益关系的协调,主要的参与方——医院、医生等供给侧的动力与需求,在这个层次还需要更多关注,关注医院的动力、医生的动力。

  尉建锋分析,目前来看,传统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化体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化的服务模型、产品、流程等内容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大多数地方来说,病人的问诊检查取药必须得去医院,这个模式还是长期存在的。所以互联网医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布局卓健的未来?在尉建锋对于卓健的规划理想中,完善线上线下的医疗闭环、医疗信息化,可以从互联网工具在连接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这些维度上去考虑。卓健在多年的互联网医疗探索中发现,很多医院数据、医院和医院之间的数据、患者在各家医院之间的数据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连接,都是非常碎片化的。因此,在未来十年中,如何将数据安全地融合、更好地连接医患之间,提供基于患者的全程管理是一个大方向、大趋势。卓健也会积极努力地探索更多的服务场景,更好地落实产品样板、服务模型。

  可以想象,今年的尉建锋将会更忙碌。正如他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写道,“忙并快乐着”,句尾是一个感叹号,这是他的热情,怀揣着普世的心,把理想变现,一定是快乐的事情。他的公司同事称呼他为“尉博”,他的微信昵称把自己定位为“尉医生”,而现在的他更是一名创业者,在不同的身份边界中游走,致力于为更多的人提供无边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春分过了,北半球白昼的边界在侵蚀着黑夜,国内的疫情也在渐渐好转……

  属于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如同尉建锋所展望的那般,沐浴着东风,款款走来……

  《浙江社会办医发展史》一书由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浙江和康医疗集团与杭商传媒联袂编写,以亲历者与见证者的视角,记录浙江社会办医的曲折历程及辉煌成果,勾勒出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社会办医先行者形象,反思过去,启迪未来,开创浙江地区社会办医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