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波 何峥颖
2021新年伊始,一股席卷全国的最冷寒潮来袭。当成都的小伙伴们纷纷晒起雪花、雪景的时候,奋战在川南地区泸201-202项目的西南物探排列工程中心三队的党员杨建华,晒出的“联合部队”过沱江的精彩片段却格外扯人眼球。
1月10日,自贡市富顺县怀德镇新田村沱江边测线上,一派繁忙景象,党员杨建华和过河小组的同事们正在沱江边紧张作业。卸车,搬线,清点设备,过河小组的各项准备工作井井有条、忙而有序。
横亘在眼前的沱江,江面宽阔,水雾氤氲。近日受寒潮影响,沱江边冷风拂面,气温降至接近零度,杨建华和他的队员们却无瑕顾及数九寒天的寒冷。为了做好这次排列过河,杨建华和队友们早上7点过就开始忙乎起来。
承担泸201-202项目施工的2116、201联队副经理程东林、驻队安全监督陈晓林悉数来到过河现场,严格履行水域作业HSE程序。安全管理人员在检查完各项设备设施后,作业前的班组安全会开启。
杨建华与身着救生衣的队员们一字排开,队员谢春雨打开视频,沱江对岸的饶映秋与三名队员出现在镜头中,现场视频安全会既新颖又紧凑。虽然整个作业小组人员都熟知水性和安全操作规程,杨建华仍一丝不苟的仔细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做完水域作业的风险提示后,程东林在水域作业许可证上签字,队员们迅速各司其职,前往沱江边开始当天的排列线过沱江作业。
今天的排列过河,杨建华事先就做了精心的准备,钢丝、辅绳、救生衣、警示彩旗等一应俱全。“我们可是一支‘海陆空’联合部队!”最让杨建华得意的,就是这支“联合部队”的“战斗指数”。
“陆军”是一支由十多人组成的精干过河小分队,带头的班组长、骨干成员均为党员,且都是从各种高难工区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特种兵”,个个都有排列布线、过江过河的“两把刷子”。“海军”由小巧灵活的无人船“凌波仙子”与大功率“航空母舰”组成,一个小巧玲珑专攻平静水域,一个动力十足游弋大江大河。“空军”则是一架大疆无人机“空中勇士”,这也是“联合部队”“压箱底”的绝活,遇到水域特别复杂段,它就可以大展身手。
时值隆冬,沱江水波汹涌,激流处卷起朵朵浪花,数百米的江面上,水流湍急,雾气迷漫。杨建华果断放弃了“凌波仙子”,“航空母舰”也因水流多变,过江几经波折未果,队员们最终决定放弃无人船过江方案。经过一番准备,“联合部队”的“压轴大戏”——无人机“空中勇士”起飞登场。
队员严志强操作无人机起飞,随着“空中勇士”螺旋桨强有力的旋转,辅绳临空而起,宛如一道白练凌空飞渡沱江。对岸的饶映秋眼疾手快,精准地接过抛绳器弹出的辅绳,与另两名队员牵引着尼龙绳,在江滩架线处将绳索固定。随后,一根牢固的钢丝也淌河而过。
“拉紧钢丝!”班长杨建华通过对讲机向对岸饶映秋发出指令。“一二三起!一二三起!”在“联合部队”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中,一条缠绕着警示标志的桔红色排列大线,在两边队员的一起努力下,如同一条过河的蛟龙,凌空飞架在江面上。
从无人机起飞,到钢索成功将排列大线安全架设到对岸,操作熟练、一气呵成的“联合部队”只用了短短半小时时间。仪器内部反馈,沱江两边的排列已经顺畅连接,过河排列架设成功。
听到这个消息,杨建华不禁咧开嘴乐了。项目涉及过江架线29条,目前已经安全架设20条,过江任务过半,他自豪的在朋友圈里为自己点了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