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涛 孟帅 报道
1月3日,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主井南北提升机房内,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开展巡检工作。“这是我们和厂家联合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配置高清晰摄像头和高精度红外热像仪,能够完成设备红外测温,智能报警等功能,不但节省人工模式手工抄录的大量工作,而且避免了人工巡视不到位、核对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该公司提升中心主任赵韶亭说。
“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全员创新热情,让员工主动作为。”该公司总经理李纯爱说,他们立足源头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创新领导小组,出台了《创新创效考核指标》、《技术创新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专利、论文管理办法》等18项创新考核文件,形成了月度创新考核制度,双创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季评价、年考核的动态管理,倒逼创新工作竞相发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创新平台,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该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设立大学生双创百万基金和31项研究课题,为科技创新人才建平台、给通道,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制定“特需人才”引进和“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方案,创新“双挂靠包保”培养机制,5名党委委员与38名高校毕业生签订包保培养协议。
同时,他们全面开展组织机构改革,实施任职资格体系,为科技人才提供多个晋升通道,按照“优中晋优”的原则,今年晋升人员共计43人,并择优评选出20名纳入后备创新人才资源库。
有了科技人才的支撑,也要有一流的平台释放创新潜能。他们将“众创空间”、“创客中心”、“自动化研究所”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搭建“双创管理平台”,形成产业链式集约创新模式,充分发挥25个创新研究所、工作室的团队牵头引领作用,与中国矿大、山科大、中煤科工集团等10余所科研院校构建了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面释放创新发展动能。“目前,我们已完成“‘蚂蚁城’创新立项198项,年创效额预计能突破4000万元;申请专利32项、授权专利24项。”该公司双创中心主任高久国说,11月份孙明创新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技能人员)工作室”称号,公司荣获山东能源集体节约之星称号。
在此基础上,他们创新实施精益市场项目制管理,自主创新研发智慧唐煤交易服务平台,将各类外委工程、单项工程、设备维修、安全技术攻关项目等以招标的形式发布到平台,通过手机APP和电脑PC端实现公司内部流程化线上交易。
“通过‘线上内部竞标’我们工区承包了6309工作面采空区充填密闭工程,此项工程不但为公司节约外委施工费11万元,同时,我们工区增加工资总额收入4.6万元。”通防工区区长肖延庆说。区队有了活干,员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20年以来,该公司通过智慧唐煤交易服务平台网上竞标17项,节约外委施工费178.8万元,职工增收82.6万元,真正实现了创新平台与现场实际工作的有机融合。
此外,他们还创新实施“一站式物流配送中心”,构建起集团公司首家三采区联合布置的单轨吊环网,自主研发了用于物料集装箱,配合UMB智能辅助运输系统,打造了“软硬联动”高效运输模式,形成了地面装运与井下“双轨道”运输的智能物流全生态,减少各工区跟送料人员近30人,运输效率提升47%。
“面对产能压减和成本管控的压力,我们唐口煤业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多措并举聚人才。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马忠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