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月琴 杨建群
每天早晨6点还不到,地处江苏省泰兴市新街镇钱南村的村民高德成就已经在自家的农场里忙碌开来。由于品种好,农场里种植的水果还在采摘就已经被预定了大半。
“这个品种是我们从陕西梅县引进的优质品种,猕猴桃挂果以来,每年的销售都不成问题。”绿优源家庭农场主高德成说。
2012年,在村委会的鼓励和扶持下,高德成流转土地100多亩从事稻麦两熟种植。2015年,又流转土地360多亩,其中60亩从事猕猴桃种植。几年的猕猴桃自行采摘,吸引了不少人气。2019年,高德成又在猕猴桃架下做起了文章,在园里散养了一些鸡鸭鹅,其中三年以上的老鹅一只就能卖到320元。
猕猴桃架下散养家禽,高德成特色种植养殖的成功经验,引起了钱南村村委会一班人的关注。钱南村委会一班人决定以高德成等能人为村里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模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让村民一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高德成的特色养殖让我们在脱贫攻坚上看到了一些经验,下一步,我们在政府和城投集团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全村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业,让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规模种植,另外,我们还要盘活全村的闲置资产,让更多的能人回乡创业,让全体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钱南村党总支书记戴同文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脱贫攻坚战中,新街镇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脱贫攻坚素质提升工程”,致力培养造就一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引领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致富带富水平。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要确保脱贫工作出成绩见实效,关键在抓落实,核心靠农村带头人。农村带头人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只有‘主心骨’的素质高了、本领强了,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脱贫攻坚才有不竭的动力之源和坚实的组织保障。”新街镇党委副书记严俊溥介绍,为提升素质、打牢根基,该镇注重优选,拓宽来源,坚持党建引领,拓宽队伍来源渠道,以“优选统配”加强头雁队伍建设,以“典型示范”发挥乡贤能人优势,把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人才变成舵手、育成“头雁”,让他们带领群众搏击市场、改善生态、奔致富路;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结合脱贫攻坚难点问题,编印《政策汇编》《工作案例》等材料,建立“1+X”学习机制,增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本领;突出考核,规范行为,对履行职责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群众有反映的带头人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或适时调整;表彰奖励,激发动力,坚持“三项机制”,完善考评机制,提高村干部工资报酬,大力宣传表彰表现突出的“带头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了解,为了有效推进脱贫攻坚,近年来,新街镇整镇推进标准厂房项目,累计筹集资金5700万元,向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购进标准厂房47400平方米,年收益465万元,村平均增收16.6万元。采取“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模式,投资325万元,由6个经济薄弱村在农业园区核心区流转土地300亩,种植梨苗,集中管理,依托洋宇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回购、市场支持,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户双增收。届时每个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以上,户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
同时,充分调动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干事创业激情,因地制宜实施扶贫项目,因户施策实现精准帮扶。鼓励乡贤能人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提供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保障,着力以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和低收入户脱贫。
“除此之外,我们绿色经典蔬菜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根新,还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嵌在‘链条’里,先后帮助种植农户解决技术难题13个,解决帮扶资金100多万元;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唐红新每年出资15万元,支持李荡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年末出资2万元慰问该村特困户;鹏源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惠资助夏徐村2名孤儿每年近10000元,安排宋福村特困户周巧珍到养鸡场当保安,带动周边地区1000多人从事蛋鸡养殖,其中5万只以上的大户达50户,户均增收30万元左右。这些先锋模范和典型人物不仅使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了,还让我们党员干部的形象树起来了。”严俊溥介绍,通过“农村带头人脱贫攻坚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至目前,该镇6个经济薄弱村经营收入已达18万元以上,且义务教育、住房、医疗保障、供电、供水等方面全部到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