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 实施“三量”战略 新井部署硕果累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单朝玉 杜雪花

1.jpg

●争分夺秒安装新井抽油机

  今年前11个月,河南油田采油二厂部署各类新井29口,阶段实施25口,日新增产能73.1吨,累计产油8528吨,为全厂产量完成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面对疫情与油价暴跌双重不利因素,给进入开发后期的老油田新井部署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在危机中找到机遇?采油二厂地质技术人员以“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为动力,转变思路、主动作为,通过实施“三量”战略,极大程度的开辟新井部署空间。

  立足滚动勘探,拓展增量完善部署潜力区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以往“填空式”部署新井空间逐年变小,采油二厂技术人员主动出击,找米下锅,新井部署由以往的“填空”向“找空+填空”转变。

  技术人员以古城油田古3406断块Ⅴ8层“油水关系矛盾”为突破口,系统开展构造、储层、油水分布特征再认识研究,实现H3Ⅴ7-Ⅵ3共5个小层新增地质储量18.15万吨。通过对新增储量潜力区开展井网适应性评价,认为局部井网控制程度低,具备完善部署潜力。

  为加快新储量动用,他们结合区块层系井网调整需要,5月份,在潜力区域部署古3800井、古3801井等4口新井。9月份完钻后,均达到设计目的,投产后日新增产能14.5吨,阶段产油1020吨。

  古3406断块成功经验表明:加强滚动勘探,带动新井部署,是当前及今后老油田新井部署的重要方向。

  老区精雕细琢,挖掘存量高效调整潜力区

  开发老区经过多次综合调整,井网普遍控制程度较高,但看似合理的井网背后,每口井是否都产生了价值?是该厂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

  井楼油田八区Ⅳ53层属于多物源砂体交汇区,砂体薄、平面相变快,精准刻画难度大,因各砂体边界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明明采油井与相邻的注水井层位相同,但就是注水一直不受效?带着这个疑问,技术人员决定从源头开展地质基础研究。

  在区域沉积背景指导下,他们综合运用测井、录井、取芯及试油、试采资料,结合生产动态,将砂体厚度间隔加密至0.5米,提高地质认识精度,精准刻画了Ⅳ53层砂体展布,厘清各分支砂体边界。与原认识相比,平面多处注采对应关系发生变化,解释了疑问,使隐蔽的潜力区显现,原来看似合理的井网只是假象。

  根据研究成果,今年优选有利相带部署高效调整井8口,阶段实施6口,日增加产能17.1吨。其中楼875井投产后,初期日产油10.9吨。

  作为技术人员,应敢于质疑,遇到问题从源头上破解,往前多迈一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跳出固化思维,激活变量稠油热采潜力区

  稠油热采规模占采油二厂半壁江山,但由于开发成本高,近年来,受低油价制约,稠油热采新井部署一直处于沉睡状态。

  受固化思维限制,人们往往认为高投入就代表没效益,这就导致近年来稠油热采新井部署一概被否决。从算账的角度,效益取决于产出与投入的差值。那么,对于新井部署来说,虽然投入高,但只要潜力足够大,仍然会有效益。

  思路敞开天地宽。为了释放新井部署潜力,技术人员对稠油老区系统梳理,在潜力论证基础上,分单元分井区进行效益评价。根据潜力、效益评价结果,今年优选井楼油田三区北部井距较大、油层叠合程度高、产能落实的潜力区域部署效益新井9口,投产后日新增产能28.7吨,累计产油3373.8吨。其中楼3310井、楼3312井等多口井注汽生产后,日产油达到10吨以上。

  “整体没效益不代表局部没效益,过去没效益不代表现在没效益。”技术人员跳出固化思维,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路才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