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舜宇奇迹: 一部现代企业成长史的 经典教科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华东周刊特约撰稿人 陈博君/文

1.jpg

●舜宇集团创始人王文鉴

  在照相机和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近乎完全普及的今天,人们对镜头都已不再陌生。但是,一枚小小的镜头,究竟能被一家企业演绎成多大的产业规模?绝大多数人穷尽了自己的想象维度,估计仍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年销售突破300亿!

  2020年3月,浙江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公布上一年的业绩: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总销售额378.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

  这可不是建造高楼大厦,更不是制造航空母舰,就凭着这小小的镜头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竟能打造出数百亿的产业,这难道不是奇迹么?

  这样的奇迹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个叫做“余姚”的地方。

  余姚,位于浙江省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断诞生奇迹的地方。

  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就在这里耕耘收获、繁衍生息。他们用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一系列人类文明成就,使得余姚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五百多年前,一位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产生深远影响的哲人在这里诞生。王阳明,这位文武双全、智胆兼备的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以他丰富曲折、堪称神奇的人生经历,为世人奉献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伟大的心学理论,构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

  而今天,就在火热的当下,这家名为“舜宇”的民营企业,正乘着时代的东风,在余姚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演绎着一个全新的奇迹。他们从一张白纸起家,依靠小小的镜头产品,步履维艰但却坚定扎实地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只用了35年的时间,就壮大成市值过千亿、年销售超300亿的中国光学龙头企业,成为闪耀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光电之星”,开创了一种新时代的商业典范模式。

  “中国光电之星”的腾飞究竟有哪些奥秘?舜宇奇迹的缔造者王文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2018年一个阳光灿烂的盛夏之日,我怀着探究的心态第一次走进舜宇,见到了这位面容十分亲善,目光却异常坚定的老人。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在他那微微卷曲的花白头发上,仿佛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晕,让人在亲和安详的氛围之中油然萌生出一种敬意。这不禁让我对这次探寻创业奇迹的写作之旅,更增了几分莫名的期许和向往。

  从那以后,我一次又一次踏上余姚这片热土,与一个又一个舜宇人近距离接触交流。聆听着他们动情的叙述,记录着他们真情的回忆,这个企业35年来艰辛曲折的创业发展历程和充满个性的形象轮廓特征,在我眼前渐次清晰起来。那个原本显得遥远而又神秘的“奇迹”,终于真实而又生动地展现在面前。

  这是一家富有远见、善于借力的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目光敏锐的王文鉴就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遵循“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按照科技型企业的定位创办了舜宇的前身余姚第二光仪厂;创业早期,他们通过与浙江大学厂校联袂“借力登高”,与当时国内顶尖的光学企业多头联营“借水行舟”,利用国家政策与香港企业合资“借船出海”,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又超前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地提出“名配角战略”,通过与三星、美能达、华为、联想、索尼等全球“名主角”开展战略合作,继续趁势而上。正是凭借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舜宇才得以在波诡云谲的行业竞流中一次又一次占得先机,并最终脱颖而出。

  这是一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企业。1988年,面对国外相机来势汹汹和国内相继举步维艰的市场态势,舜宇首次制定了“两个转变”的战略方针,提出要“从单一的国内市场转变为国内和国外市场同时并举。从单一的元部件加工转变为元部件加工和整机生产同时并举”,从而成功避开了1989年市场疲软引发的重大危机。1999年,面对IT产业发展为光学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的新行情,舜宇适时调整战略,提出了“两个新的转变”,即“在产品方向上,由现在的传统光学转变为传统光学与现代光电并举。在经营方式上,从单一的产品经营转变为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并举”,使企业在坚守传统光学的同时成功跨入现代光电领域,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上市。2015年,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舜宇又提出全新的“两个转变”战略,即实现“从光学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光学系统方案解决商的转变、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的转变”,为舜宇奋力实现“千亿目标”、打造光学行业的百年“老字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是一家不忘初心、富有定力的企业。创业35年来,舜宇也曾经历过多元化发展的泥沼,面临过转行金融、房地产的诱惑,但关键时刻,他们及时自我反省、拨乱反正,最终以顽强的定力抵住了一次次的诱惑。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舜宇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主业,潜心于光电制造业的精耕细作,致力于光电零部件的创新创造。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定力,充分彰显了这家民营企业为振兴民族制造业的那份责任与担当,最终成为舜宇笑傲江湖、展翅腾飞的底气与资本。

  这是一家乐于分享、共同创造的企业。在舜宇集团,无时不刻能够感受到一种齐心协力、和谐上进的干事氛围,主人翁的自豪感写在了每一名员工的脸上。为什么一家民营企业能够焕发起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奥妙就在于以“共同创造”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在于“钱散人聚”的产权理念和制度,在于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防止家族化举措。在这个企业中,一大批老员工、中高层管理者和优秀员工都是企业的股东,他们的命运都与舜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舜宇的发展轨迹中,处处闪耀着王文鉴的经营理念与思想。因为王文鉴酷爱阅读、善于思考,并且经常迸发出发人深省的理论观点,故被人冠以“儒商”誉称。但我却更愿意视其为“哲商”,因为他不仅具备了“儒商”的道德与才智,更擅长于用哲学思维搞经营、搞管理。他用一系列蕴含着深刻哲理的经营理念,推动着舜宇不断向前迈进,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哲学思想与商业实践跨界融合的经典案例。

  舜宇,这颗熠熠生辉的“中国光电之星”,这个由哲商王文鉴一手缔造起来的余姚新奇迹,当我们重新回顾她的整个发展历程,就仿佛翻开了一部现代企业成长史的经典教科书。

  (本文图片由舜宇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