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乡音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晓波

  写下这一个标题的时候,我的耳边立即响起了故乡母亲远远地喊我吃饭的声音,“娃儿(er),吃(qī)饭了!娃儿(er),吃(qī)饭了!”嘎嘣脆的乡音急切而尖利,在故乡重庆市綦江区横山镇堰坝村小松林的群山沟壑间撞来撞去,久久不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成了华夏子孙“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音。”的故乡情结。很多时候,乡音是一个人来源地的最明显标签。在看革命历史故事片的时候,我们总能从各位伟人身上听到不同地域的乡音。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阅历如何增长,即使是普通话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通用语言,从小学就开始被要求普及和掌握的今天,乡音作为一个人身上最根深蒂固的标识,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掩盖和更正了的。

  按照官方的说法,中国的乡音分为十大语系:北京语系、东北语系、华北语系、西南语系、西北语系、吴语系、粤语系、客家语系、闽语系、温州语系。但各个语系以下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候不仅仅是“十里不同音”了,还会出现十里之外就无法用言语交流的情况。

  以綦江乡音为例,虽与重庆官话同属西南语系,却因为邻近贵州,就与重庆官话有着很多差别,走在重庆街头,能让綦江人凭借着说话一下子就从茫茫人海里把故乡人辨认出来。比如一,重庆话就读“yí”,綦江话却是“yé”;六,重庆话读“lú”,綦江话却是“luo”……

  记忆里最喜欢坐在綦江边喝坝坝茶。每次回家乡陪老表弟兄们到綦江营盘山公园、南州公园、火车站,逛街累了想休息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着去彩虹桥边喝坝坝茶!表哥表嫂表弟表妹以及侄男侄女一大家子人围着三五两张小桌子,坐着胶椅子,泡杯菊花茶、绿茶或红茶,茶叶是綦江横山茶山出产的,泡茶的水是眼前的綦江水,满满的家乡味道令人回味余甘,三月不知肉味,喝着茶打打百分摆摆这些年家乡变化,熟悉或不熟悉的家乡人的传奇龙门阵,一个下午就这样地过去了……

  “碍口识羞”“半中拦腰”“财迷豁眼”“扯谎俩百”“高声大气”“支脚挖手”“二不挂五”“干精火旺”“怪迷日眼”“抵拢倒拐”……昨夜“吹扑打鼾”之际在睡梦中深埋在我骨子里,平日没时间显摆的乡音说了一个痛快,醒来之后拼命回味其中细节,顿觉口舌生津,精神大好!

  复再入睡,积郁多年的失眠症竟不治而愈,一觉无梦地酣睡至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