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也,由五行逆从而生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在易学无痛徒手整形创始人严望平看来,古话说得太好了:“不懂易者不能言大医。”
医与易在宇宙演化哲学观上具有同源、同宗、同法、同构的关系。易学思维方式对中医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每年的中医学术交流会上,严望平都会呼吁大家学习《易经》。他认为,“易医同根,易医同源。他们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

易学手法塑形
严望平独创的易学手法塑形是在中医正骨的理论上延展而来。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
在最初的中医正骨实践中,严望平开始探索:能否不让患者疼痛起到矫正呢?2003年,开始先后拜台湾脊柱调衡大师蔡秋琴教授和AHT美式整脊大师谢庆良教授为师,并拜访学习了许多民间大师,2008年,严望平正式提出了无痛手法这一理论。为此,他大量研究相关资料,寻求无痛手法的解决方案。2014年,严望平开始学习易经,潜心研究易学。历经多年的研究和突破,将中医养生和易学巧妙融合,研创了易学整脊术和易学徒手微整形术,为爱美人士在无痛、无创下达到美的需求。
易学徒手微整形术是一项不用任何器械、徒手对全身的骨骼和骨关节进行合理调整的治疗方法。利用脊柱调衡术和美式整脊术有效结合,为颈、肩、腰、腿疼患者解决病痛,利用易学徒手整脊术解决股关节、膝关节等病变。核心理念是通过手法使人体移位变形的结构回复正常的自然状态,从而使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
未病先防
严望平说,人从出生一开始就是奔着死亡去的。“古人讲出生入死,从你出生的那天,你多活一天你的寿命就减一天。但是我们可以提前预防,去延展我们的生命。”
所谓的延展,即是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而言,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老子早就提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将这种辩证法思想与医疗经验相结合即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中医传承
中医是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文化积累,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而且中医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中医文化,也是严望平始终在坚持的事情。曾参与编纂国际高等中医院校(中英文版)系列教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类)丛书,国际高等中医院校(中英文版)系列教材等,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类丛书)分册《中医诊断学》主编,以及《中国中医养生大百科全书》编委。
严望平深知,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三年才能学个皮毛,五年才能精通,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出师。但是很少人能够真正地沉下心来去用心专研。这也是他对于招收徒弟非常严格要求的原因。中医历来认为“法不轻传”,“德者方亦”,对传承弟子尤其有严格的要求。作为弟子,首先要信念坚定,热爱中医。其次要人品端正,心术纯正。第三要天资聪明,颖悟过人。第四要精勤不息,好学求进。第五要通文达理,明经晓史。
中医能否很好地传承,师德同样重要。“严于律己,才能更好地待人。我们得为客人负责。”严望平说,那种期望在他这里短时间内学到技艺并以此为赚钱的目的,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如果真遇到真心钻研的弟子,严望平对技术从来不吝啬,“只要你愿意学我可以毫无保留的教给你。”他认为,只有将这种技艺发扬光大,教给更多的人,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马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