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杜静 文/图
今年,一部《红军长征精神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红军长征精神的学术力作,于理论与实践都有极高的价值。该书的作者是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的李单晶博士。近日,她接受了记者采访,就长征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记者:红军长征精神,在目前的学术界并不算是特别热点的研究主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李单晶:几年前,国内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将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得到了广泛响应。当时便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寻找机会重走了四川、贵州境内的长征路线,专门到甘孜、阿坝、凉山、广元、巴中、达州等地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参观考察了众多历史遗迹和纪念博物馆,还与老红军面对面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信息,有了一些直观感受,也加深了我对长征精神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将此前的一些思考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并在随后几年里进行了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这本书稿。
另外,在阅读整理相关研究时,我发现研究长征历史,记叙长征故事的著作很多,撰写论文探讨长征精神问题的学者也不少,但确实没有专门的理论性著作来研究长征精神,这也是促使我进行研究的因素之一。
记者:长征精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你认为研究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李单晶:抽象的精神从很多方面都可能落到现实之中,影响现实。例如,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扶贫过程中,物质的投入仅能解决短期内的贫困问题,贫困地区要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激发内在动力。长征精神具有激励、引导的功能,用好长征精神,能更好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防止返贫。
又比如,现在中央提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案,长征沿线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建设,我认为长征文化主题公园不仅仅是要展现出红军长征中丰富的史诗故事,同时也应该准确地反映出红军战士以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长征精神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
再如,就我们四川省而言,长征在四川境内时间最久、路程最长、经过地域最广、重要战役和会议最多,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四川正在开发这些红色旅游资源,这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对于发掘其中的精神文化价值,深化红色旅游的文化厚度很有帮助。
还有,红军长征精神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崇高的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雪山草地分院就提出,拟用本书作为干部培训材料。
记者: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精神,您认为它能否被推向世界?
李单晶:长征精神确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中国和中华民族有重要价值,还具有世界意义。实际上,孕育长征精神的红军长征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北上抗日救国”是红军长征中常提的口号之一,红军长征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中本身就具有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意蕴。长征精神关于追求真理、互助友爱、团结一致等方面的内涵,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