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华东周刊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单建飞: 实心,而后实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做一个实业企业,我只想把它做好,而不是做大。”笑意仍写在单建飞的脸上,温和而又谦逊。历历往事在他的眼角留下痕迹,但双眸透露的坚定,仿佛因时间的打磨,更加不可动摇了。

1.png

●杭州飞尔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建飞  楼晋瑜/摄

  ■ 王柔仪/文

  自始至终,单建飞的脸上都写满笑意,洋溢着温淳质朴的亲和。

  回忆起杭州飞尔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的坎坷,他淡然视之,笑看成败;言及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他时而平静、时而激动,谈笑风生;说到生活,单建飞三言两语,一笑带过,不自觉地将话锋又转回工作。

  或许很多人对模具行业并不熟悉。其实,它浸在人类生活的角角落落,小至手机、电脑、日用家电,大至汽车、飞机、航天器,它们的零部件都离不开模具。因此,模具行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它是制造业生产的基础装备,是材料成型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现代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模具行业的标杆企业,飞尔达一直以来专注于精密注塑模具的制造,是一汽大众、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车企业和家用电器企业的供应商之一。

  “一步步过来也蛮快的,转眼间都十六年了。”十六年的风风雨雨,从未将单建飞打败。在每个时代更迭的节点,他都紧紧攥着企业生存的不二法宝——实心,而后实业。

  ▲去闯,去经历,去沉淀

  上世纪80年代,刚成年的单建飞进入萧山本地的农机厂工作。四年后,农机厂倒闭,满腔热血的单建飞开始做起了时兴的纺织生意。

  敢闯敢拼的精神,流淌在萧山人的血脉里。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上世纪90年代民营经济全面兴盛,萧山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县(市)。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创业之路,单建飞燃起了斗志。

  2003年,一次亲戚的婚宴上,单建飞偶然了解到模具行业大有前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行业,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以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彼时,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制造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

  行业的青春期,正是入局的好时机。单建飞没有犹豫,他行动了起来。“2004年,我正式进入这个行业。那会儿,我42岁。”

  随后的两年,单建飞边做边学,亲历亲为。他说,只有亲自下车间去做、去看,才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现在,下车间视察,成了他每天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

  单建飞向笔者解释,模具行业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行业。在一个庞大的产品中,模具可能只是其中渺小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代加工企业,每一个订单都需要按照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和制造,大多数模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典型的单件定制生产。

  “模具的生产环节非常多,技术要求很高。我是一个不懂模具的人,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不是说要掌握每个环节设计、制作、组装等这些技术,而是要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飞尔达与九阳达成了合作,为九阳的家电产品提供模具。2007年,飞尔达成为一汽大众的一级供应商,开始做汽车的出风口。再后来,飞尔达主打中高端产品,包括一汽奥迪B8、C7、Q3的出风口系列,一汽红旗U501出风口系列,一汽大众GolfA6、B7L、NewBora的出风口系列等。

  在竞争激烈的模具行业,单建飞始终稳扎稳打。每一个生产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把关;每件产品出厂,他都要事先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在他看来,工作严谨是对员工的负责,质量过硬是对客户的回报,只有做人做事都踏实了,才能把企业做踏实。

  在单建飞“以实则治”的策略下,飞尔达连续多年被义蓬街道党工委评为强工业企业,单建飞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企业家”称号。

  这些年来,“做企业”已经成为单建飞生活的常态。他自我调侃道:“做老板,可能是因为我命不好。这个事情没有办法结束,如果让我忽然不做,我觉得心里不对劲,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乎的不是我要挣多少钱,而是我承担了多少责任。”

  ▲关于人的两大难

  “这个行业并不好做。”在采访中,单建飞不止一次如是说。

  从整个行业来说,模具的利润空间并不高,但是行业要求很高,“所以我们主要是思考怎么样去提高效益,把质量做好”。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单建飞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模具生产的工序繁琐,精度要求高,费时又费力,因此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单建飞举例,比如双色模,以前都是分两次上色,但是现在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在我们的高端产品中,这是很常见的工序,但造价昂贵,技术要求高。”

  不止如此,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工人,都有相对应的特殊技能。工人不仅要有模具知识,还要有材料知识、加工工艺等知识。比如说设计,单建飞认为至少要有十年以上的经验,才能说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因为做模具每天都要面对新的东西,每个零部件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一个产品,也要一代一代地更新,所以设计师必须要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之模具行业“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人才的稀缺成了单建飞的第一大难。

  从2004年起,单建飞不断地去去江苏昆山和广州等地招工,一个礼拜去一次,广纳各类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后续力量。“到2015年为止,经过10余年的迭代和培养,我们的人员就趋于稳定了。”

  把人才招进来之后,如何留住他们?对单建飞来说,“人”的管理,成了第二大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单建飞深知,培养人才要持之以恒,知识和能力是相对的、动态的,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保持人才队伍的活力。

  同时,要从薪酬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让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工作上有获得感。只有这样,员工在面对“人才争夺战”中其他公司给出的诱惑时,才能坚定立场。

  “当然,我认为老板与员工是一个互相需要、互相尊重的关系。我作为老板,要负责地把每个单子做好,按时交付,让客户满意。我培养的员工,要有团队精神,有责任心,懂得感恩,讲诚信。”

  近些年来,许多新技术对模具行业带来了冲击,模具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人才却越来越少。单建飞表达了自己对未来模具行业人才稀缺的担忧:“目前这几年,读书读出来的人都不想去做模具,因为太辛苦。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什么人愿意静下心来钻研技术,整天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了。”

  或许,单建飞的担忧不仅仅是模具行业的担忧,更是整个传统制造业的担忧。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提出五大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政府在主导,企业在求变。传统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是新时代的一个命题。

  单建飞曾在朋友圈分享过:真正成功的决策,是用未来决策现在。他表示,模具自动化,将会是今后飞尔达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不能急躁、不能盲目,要以更稳妥、更合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其实,也有不少人认为模具行业是一个夕阳产业,但在单建飞看来,只要模具的使用价值还在,利润空间就还在。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现在工业发展的需求接近饱和,老百姓没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所以产品拼的就是质量和价格,还有新品的开发。”

  单建飞坦言,今年挺开心的。不少企业受疫情影响,没有活干,但是飞尔达却更加忙碌了。“本来六七八月份是淡季,现在变成旺季。这也是我运气好。”

  单建飞所说的运气,得益于和九阳的合作。今年以来,九阳股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继续推行价值登高战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更新产品。

  2018年,九阳收购了SharkNinjia在中国的子公司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协同效应优势渐显,美国的厨房家电销量扩增,因此带动了飞尔达的销量。

  单建飞说,人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目前我国的模具行业,在机械化程度、质量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的模具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国际大型主机厂对模具开发“短周期、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模具企业由于成本控制和发展模式跟不上要求而衰落。

  前有欧美和日本的技术先进,后有东南亚的强势崛起。单建飞认为,想要在传统行业里永远保持年轻,就要保持“年轻”的思维,生产“年轻”的产品。在国家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氛围下,模具企业应该果断抓住机遇,注重创新和技术积累,提高产品品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具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做一个实业企业,我只想把它做好,而不是做大。”笑意仍写在单建飞的脸上,温和而又谦逊。历历往事在他的眼角留下痕迹,但双眸透露的坚定,仿佛因时间的打磨,更加不可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