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政 朱则荣 杨谨蜚 著
4品牌识别系统
一个典型的品牌识别系统会包括三个方面的识别内容:
(1)品牌思想识别。
品牌战略识别、品牌主张识别、品牌用户族群识别、品牌形象表达识别、品牌理论识别、品牌理念识别、品牌术语识别等。
(2)品牌形象识别。
包括品牌命名识别、品牌LOGO识别、品牌标准色识别、品牌环境识别、品牌包装识别、品牌用品识别等。
(3)品牌印象识别。
包括品牌市场识别、品牌触发识别、品牌感观识别、品牌风格识别、品牌价值识别、品牌消费安全识别、品牌接触点识别、品牌首次信任识别、品牌售后服务识别、品牌行为识别等。
与以往的单一的仅以品牌形象识别方式不同是,新的品牌识别系统更加全方位,适用于现代及未来的品牌整体识别设计,突然地以品牌思想设计为主导,以品牌形象识别为辅助,强化品牌印象识别的特有识别视野和格局。
我们同时认为,以往仅以CI品牌形象识别(包括MI品牌理念识别、BI品牌行为识别、VI品牌视觉识别)的系统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品牌识别方式了,如果仍以CI系统来主导整个品牌的识别设计,将造成不可避免的品牌损失。其主要问题是品牌形象设计公司可能会忽视品牌思想和品牌印象在品牌设计中所占据的重要价值,忽视了现代以内容营销为主体的品牌传播所形成的品牌传递、传播、感觉、感应过程中的品牌识别要素设计。
品牌识别系统还应配合品牌传播技术的支撑,包括品牌诠释系统、品牌传播系统等传播技术的全面应用。
4.1品牌识别系统设计过程
品牌识别系统一个完整的预设计和充分调研、讨论及审定的过程。该过程首先强调预测性设计,即品牌识别设计必须至少依据企业未来5至10年甚至百年战略思想来统筹设计,并不是以现有的品牌市场格局来设计的。外部的品牌技术组织和品牌识别设计公司、企业的品牌技术委员会三方合作,方能有效、前瞻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一个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完整呈现品牌战略眼光、展现品牌管理技术、统一思想和行为、体现设计思想的综合过程,是企业中的一件大事。在实施品牌重组时,其过程一般包括:
(1)举行品牌识别系统启动大会。
(2)成立专门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实施设计工作。
(3)全面调研阶段。
使用PADS科学分析模型,通过小组讨论、分组调研、沟通访谈调研、实地走访用户等多种形式展开全面调查研究(调研战略层、技术层、管理层、作业层、协同层、用户层对品牌的最大期望,他们最希望如何?员工对企业的看法是什么?品牌的未来是什么?哪些思想是企业最关键的品牌识别思想?品牌计划向哪些市场领域拓展?计划在哪些方面应用品牌识别系统?)
(4)资料研究分析过程。
搜索各种资料,进入到企业实态研究分析阶段,包括企业应有和已有的条件、企业人员状态观察、企业现场实景观察、同业品牌对比分析研究等。
(5)提出第一版设计案(一草,第一印象案)。
分解品牌识别系统各要素,通过面向全社会征集、企业员工广泛参与提出等形式,收集多方案,并以多方案对比方式,提出相对综合的多项设计案,逐项讨论,筛选并议定初步的设计案。
(6)提出第二版设计案(二草,第二修正案)。
将第一轮筛选通过的设计案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对各种应用进行一定数量的模拟,用图板、对比数据等体现各个第二版设计案的实际情况,举行多方代表参与的公共识别设计说明会,展示各设计案,筛选并议定第三版设计案。
(7)提出第三版设计案(三草,第三成型案)。
对第二轮完成筛选的设计案进一步地修正、补充、完善,将抽象的描述变成直观的作品,以模拟方式制作成各种成型成品、样稿、样例,延伸对比各种色彩、形状、感观反应等新的可能性。并进一步邀请各方代表描述各种感觉和印象,征求意见,记录并对比这些数据,最终选取审定版方案。
(8)审定并发布最终审定版设计案(审定稿)。
最终完成审定版的设计方案,完成各项设计细节,并审定通过,制作相应的文件、品牌形象物品等。
(9)举行盛大的品牌新闻发布会。
选择重要时刻,举行盛大的品牌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公开发布品牌识别崭新形象和全球品牌宣言,并举行相应的誓师、宣誓等活动。
(10)进入品牌学习阶段。
分为品牌骨干学习、品牌全员学习、品牌用户学习三个阶段,完成品牌识别系统的应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