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战胜高反极寒 书写储能新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平高集团西藏岗巴光储项目首套储能单元顺利并网侧记

  ■ 孟繁祥 藏思佳

  经过10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9月30日下午,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高储能)西藏岗巴县40MW/193MWh大型光伏储能电站项目首套储能单元顺利并网成功。

  该项目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龙中乡,海拔高度达4700多米,年日照有效时数在1800h以上。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项目规划光伏建设容量40MW,储能系统配置充电功率40MW、储能选用磷酸铁锂电池,容量193MWh,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光储一体化项目之一。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负责储能全套系统部分,其中包含96套电池舱、24套升压一体机单元以及电站全部监控系统。

  自9.19接到通知,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由黄利群、张朝阳、臧思佳、李广涛、卜铮一行5人组成的储能第一小组立即起身赶赴项目现场。由于时间仓促,大部分成员都由天津直飞拉萨中转,经由日喀则直接赶赴项目现场岗巴县塔杰村。从接近海平面的公司地址到海拔4700米的项目现场,项目组成员一路艰辛。从拉萨开始,项目组成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上吐下泻,为了保证项目顺利交付,项目组先后购买了高原安、红景天、氧气瓶、葡萄糖等高原药物,同时通过成员间的相互鼓励,采用轮换休息、少食多餐等措施一直同高原反应作着持续斗争。

  进入岗巴现场后,温度持续降低,低温接近0℃,由于出发较为仓促,准备不足,都没有携带冬装棉服保暖,项目组成员面临了又一层考验。此时,公司领导如及时雨般送来5套加厚羽绒服,有了防寒装备,项目组成员不仅身体暖和了,心里更加暖和,立刻充满了动力,投身到项目并网的繁忙工作中。

  因项目并网工作结点严苛,储能单元接线尚未完成,之后还有储能单元的联调测试工作。项目组成员通过商议,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轮班,由长白班分为两班倒。项目现场海拔4700米,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12%,在本就缺氧失眠的条件下,夜班小组成员白天还要应对日常工作,平均每天休息时长仅为2-3小时。为了项目并网如期完成,他们仍然在项目现场努力坚持着……

  项目原定结点于9月29日进行首套储能单元的并网,项目工作人员在合作厂商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加班加点,首套储能单元于9月29日早上具备并网条件,项目组此时处于待命状态,等待光储电站进行并网。由于对侧电站参数尚未整定完成,原并网节点由16点推迟至17点,之后又推迟至22点,考虑到近几个月的付出只是为了并网,项目组成员在未吃晚餐的情况下毅然坚守在储能电站现场待命,只因担心吃饭浪费了时间影响到储能系统的并网。22点到了,储能系统仍未开始并网,甚至光储电站的倒送电尚未完成,也没有任何动静。23点22分,项目组接到通知,要求即时待命,马上开始电站的倒送电。然而,迎接项目组成员的又是一轮几小时的沉寂。9月29日晚是极其难熬的一夜,持续的睡眠不足以及深夜现场接近0℃的极寒,加上长时间未进食,甚至没有喝水,项目组成员大部分已经难以支撑,头晕、恶心、乏力、四肢发麻等问题接踵而来,嗓子干到说话都难以发声。一部分成员同现场施工队一起围在篝火旁取暖,另一部分成员哆嗦着蜷缩在车内,等待对侧电站送电后开始并网。

  这种情况下,项目组成员同合作厂商以及施工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为高反严重成员送去氧气瓶,为乏力成员送去热水食物,开玩笑调节气氛调节疲乏,最终,现场人员努力克服了9月30日凌晨几小时难捱的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30日19点30分,光储电站最终顺利实现一次倒送电成功及首个储能单元顺利并网。项目填补了平高集团储能科技在高原地区项目应用的空白,对平高储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至此,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全类型、多应用场合的储能系统供货业绩,在储能行业的发展大潮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