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京林
“这项技术在塔河油田从来没有尝试过,一旦搞砸,损失何止百万,你担得了这个责任吗?”
“创新总有风险伴随,这也不敢,那也不敢,坚冰怎样打破?”
10月1日深夜,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会议室内传出争论声。关于TH10402事故井治理中能否应用RCT钻具切割新技术处理落井钻具问题,技术人员产生了严重分歧。关键时刻,工程技术室党支部书记董涛敢于担当,拍板试用。10月2日,该技术试用成功,节约打捞工期10天,降低倒扣打捞费用40万元。
采油三厂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管理创新项目实行党员干部责任制,让党员在创新发展中敢担当,见成效,促进企业发展。今年前9个月,该厂在低油价下依然运行于盈利轨道,累计生产原油85万吨,生产成本同期降低2亿多元。
聚焦技术重点,勇挑“千斤担”。在主力生产层奥陶系能量减弱的的情况下,该厂在储量挖潜上提出主攻上覆地层石炭系的方向。“以前,上覆地层攻关多年见效不大,低油价下专攻这一层系风险太大。”技术人员顾虑重重。
为消除技术人员的顾虑,共产党员、开发研究所副所长芦海涛主动作为。“塔河油田上覆地层7个层系,过去累计钻井88口井,虽然见产不理想,但测试见油64口。只要精分析,寻求新突破,实现储量接替,成功大于风险。”芦海涛通过具体分析,坚定了技术人员的信心。随后,他带领项目组技术人员在上覆碎屑岩层系排查出潜力井15口,其中气井10口,油井5口。截至10月12日,已有4口气井投产,日增天然气7万余方。
和芦海涛一样,其他党员技术骨干也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责任田。该厂把155名党员,分别按照管理、技术、生产三种岗位分类,与前期设立的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相结合,将2020年立项的25个技术创新项目和8个管理创新项目分别归纳到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由共产党员、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李勇挂帅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堵水项目,前9个月实施堵水19井次,成功率比去年同期提高23%。
针对管理难点,点亮“前行灯”。区块采油业务整体大包、井下作业链一体化外包、甲乙方结算方式由人头转向产量效益……在持续攻坚创效中,采油三厂不断推出或完善新的管理模式,由此引发的各种利益矛盾层出不穷。每次管理改革遇到沟沟坎坎,党员都会高高举起前行的灯。
“实行井下业务一体化外包,作业方会不会急功近利,影响作业质量?”探索一体化业务外包新管理模式之初,大家顾虑重重。
对这一重大改革项目,采油三厂党委及时召开“三重一大”会议,集体讨论决策,统一认识,坚定信心。
2020年,该厂井下作业全面推行一体化外包,作业时效平均提升15%,作业优质率提高5%,前9个月大修小修作业完成154井次,累计降低成本885万元。
立足岗位,技改路上“领头雁”。今年上半年,由党员、主任技师杨国宏带领的技改团队先后完成了“气动式药剂加注装置”、“可计量式电动注脂泵”“组合式多功能高压过滤器”“井口安全操作踏板”等5项新技改项目。
采油三厂管理稠油井120多口,加药降粘是稠油井开采的得力举措。以往,用桶加药,劳动强度大,还常常撒在地上,时效低。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杨国宏团队研究出了“气动式药剂加注装置”,不到5分钟就可将一大桶药剂打入加药罐。新装置快捷方便,干净卫生,加注效率提高5倍,年创效20余万元。
采油管理二区14名共产党员,组成3支党员技改突击队,奏响持续攻坚创效最强音。被称为“金点子”的金化线带领技改成员提出6类44项提效措施,完成成本管控“一降两停”“一管双用”“就地分水”成本管控等8个技改项目,累计创效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