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馥约湘西 重走大师路 ——影像见证历史变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由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组织的、包括著名摄影师铁丐、王攀等18位采风团成员,于9月6日自长沙启程,以"湘西之子"——作家沈从文1934年返乡之旅为路线,一路用影像记录湘西风物,呈现时代变迁,缅怀大师生平,并展示湘西优质的自然生态、酒文化和酿造工艺,旨在向外界推介湘西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助力湘西龙头企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长远目标。

  影像记录湘西变迁

  大湘西在哪里?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采风团逆沅江而上,依次经行了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记录的桃源、沅陵、泸溪、辰溪、凤凰和吉首等县市。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不仅是行政区划上的,也是地理区域上的,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在采风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湘西文化研究专家、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田茂军向众人介绍。

  湘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在洪江古城和浦市古镇出土的大量高庙文化遗址证实了这一点。湘西的高山大河构成了独立的地理文化空间,孕育了别具一格的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巫傩文化。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湖湘文化中,湘西留下了“血诚”、“明强”的鲜明文化印记。

  跟随大师沈从文的足迹,采风团的行程中,既有风光秀美的夷望溪、二酉山、箱子岩、吕洞山等生态自然景观,也有陬市镇码头、伍家坪老街区、浦市古镇、高山坪古驿道、凤凰古城和边城茶峒等人文景观。在记录山水美景的同时,摄影师亦切身感受着湘西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熏陶。

  在常德陬市镇,采风团队员、摄影师王毅楠拍摄了古码头和现代化的港区码头,结合中国国家地理与酒鬼酒第一阶段的合作——“光影见证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百年变迁新老照片征集”,通过一组组新老照片对比,百年湘西的历史变迁历历在目。

  此时,大师沈从文的形象也在众人眼前鲜活起来。沅陵县伍家坪老街区曾是沈从文居住过五年的地方。他的笔下,这里“廊子可俯瞰全城屋瓦、远望绕城长河,和河中船只上下”。如今,芸庐故居只剩下一口老井,但老街的风貌依然保留完好。摄影师王攀一进入这里,就赞叹“自然的秩序太美了”。而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达人桔猪则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晨昏日暮、岁月更迭,生活日复一日在此流淌,平淡悠长”。

  在凤凰古城听涛山,随队专家田茂军带领众人酒祭沈从文墓,当他说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一句时,不禁动容,泪洒先生墓地。

  同时,摄影师们不惧山路难行,前往凉灯苗寨、吕洞山苗寨、德夯苗寨等深具湘西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目的地,记录下了苗绣、苗歌、苗舞、苗鼓、苗族拦门酒等充满民族特色的民俗和工艺。在他们眼中,当地特色的美食和古法酿制的美酒也成为湘西变迁的“活化石”。

  生态湘西出好酒

  “一祭东方、二祭南方、三祭西方,四祭中方……”2020年9月9日,采风团成员来到辰溪县土陶非遗基地,非遗推广人谢开美主持了一场开窑前祭祀陶祖炎帝的仪式。他向采风团介绍,湘西的土陶工艺已经有千年历史,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土陶非遗传承人向玉兰说,湘西的陶器不仅用来煮茶,也是煮酒工具,土陶自身的微小孔洞,可以让酒与外界产生交互,更好呼吸,更易发酵。

  一系列出土文物证明,酉水流域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湘西吉首河溪、泸溪浦市、保靖昂洞、龙山里耶等地出土了大量土陶制作的酒器。在保靖县发现了战国粮窖,还残存高粱、小米等粮食,在一件麻布纹陶罐内,居然发现了留存了二千多年的美酒……

  湘西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酿酒带,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植物群落的亚麻酸带及土壤中的富硒带。尤其是这里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丰富水源为酿酒提供了天然条件——湘西的大小溪河有近二千条,还有密集的深山清泉,大部分是承压矿泉水。

  在海拔一千二百三十四米的苗祖圣地吕洞山,采风团成员、湘西籍摄影师张谨带着一支摄影小分队来到吕洞村(水寨),他指着苗疆第一泉,感慨地说:“高山出好水、好水酿佳酒”。

  据张谨介绍,这里高山泉水未经污染,只有绿色植被覆盖,又通过地下石英石的过滤,水质均属碳酸或硅酸型水,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矿物元素,加上温和潮湿的气候、微酸性土壤能促进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长蘩殖,有利于酿酒发酵。由于吕洞山的水是湘西数条河流的源头,因此这里也是酿酒的重要水源地。

  采风团还记录下了桃源县湘西最大的富硒带水稻基地,武陵山脉郁郁葱葱的绿植,沅陵县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国家一级水质以及苗族、土家族与酒文化的生活日常。在这些生态、土壤、粮食、水质、陶具、酿造工艺和民俗文化的点滴背后,是湘西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优势,湘西独具魅力的酒文化自然孕育而出。

  见证产业扶贫现状

  近百年过去了,今日的湘西淳朴民风犹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仍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

  2020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政府成立63周年之际,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9月9日,采风团又来到了地处湘西地区的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在鑫隆紫砂陶瓷厂采访了女工孙爱华。受访时,孙爱华正在流水线上专心致志地制作陶器酒具。据了解,孙爱华是一位被扶贫对象,她在此工作了8年,亲历了"鑫隆"从生存维艰到扭亏为盈的过程。

  这是民族地区龙头企业如何通过产业扶贫和文旅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公益脱贫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16年,中央政府提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大资金、输入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和增加订单等方式,激发“鑫隆”的自我造血功能,还带动了马王溪村的经济发展——马王溪村成为湘西小康第一村,并于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旅游是马王溪村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当前,湘西州通过政府主导、景区带动、农旅结合、商品销售,探索多种旅游扶贫的方式。作为湘西州的最重要的工业企业,酒鬼酒一直致力于旅游扶贫,还通过教育扶贫以及驻村扶贫工作,带动了湘西印刷、包装、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