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新:高质发展铸灵魂 ——记“二次创业”中的泰州医药高新区(中)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胡安平 刘昊宇 韩菁 韩登军

  今年8月,泰州医药高新区召开党工委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增添新动能。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培育“瞪羚”企业50家,培植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4家、“准独角兽”企业30家。

  如今,“二次创业”中的泰州医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活力不断涌流。

  观念的创新是先导

  “创新是国家高新区最鲜明的标志。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高新区财政支持‘一揽子’助力科技攻关‘从0到1’,正是动员全区上下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为‘二次创业’新征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泰州市委常委、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说。

  站在中国医药城“二次创业”的风口上,泰州医药高新区提出“到2025年建设成为国际精准健康中心、国家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引领区、长三角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总目标。

  该区将重点围绕“四化三链”的总体思路来增创发展新优势,致力放大“产业化、特色化、资本化、国际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聚焦重点的产业链,自主可控、行业领先的创新链和专业突出、系统完备的服务链,力争医药制造业规模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到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全力拼进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八强。

  产业的创新是基石

  今年2月,泰州医药高新区32家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开工,为疫区源源不断提供相关产品。“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张小兵说。

  面向未来,中国医药城将重点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特医配方食品、医疗装备及新材料、动物保健类药物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精准健康服务业。

  力争到2025年,实现疫苗、兽药获批量全国工业园区第一,抗体、化学药获批量分别进入全国工业园区前三和前五。在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形成3个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涌现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发20个以上国际一流的拳头产品。

  该区积极抢抓全省唯一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机遇,加速集聚金融资本,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科技的创新是支柱

  注重产业的开发必须注重投入。泰州医药高新区技术开发能力来自不断的人才、科技投入。现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已经引进高层次人才累计8000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120名,各类产业人才达8万名。运作产业基金150只以上,总规模达500亿元。

  同时,ICGEB全球首家区域研究中心、中科院大化所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复旦健康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先后建立。全球首个治疗鲜红斑痣药物、国际首创四价流感疫苗、世界首个猪瘟蓝耳二联活疫苗、国内首个改善新冠肺炎造成急性肺损伤药物等,通过中国医药城走向世界。

  尤令外界瞩目的是,疫情中,中国医药城企业抢抓机遇,以创新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以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硬核举措”凸显了“泰州担当”。统计显示,作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企业集聚地,园区生产检测试剂盒近1500多万人份,为全国350家疾控及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保障。

  当前,泰州医药高新区已对未来3至5年发展进行充分擘画。到2025年,力争实现疫苗、兽药获批量全国工业园区第一,抗体、化学药获批量分别进入全国工业园区前三和前五;力争在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形成3个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