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结果出炉,泰州市牵头的泰连锡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入围。这是泰州医药高新区一个厚积薄发的生动缩影。
截至2020年8月,中国医药城落户医疗器械企业386家,获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企业140家,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总数1857张,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含备案证)总数1107张,非诊断试剂注册证(含备案证)总数750张。
作为一家“年轻”的全国首家医药类国家级高新区,如何吸引产业目光?今年6月揭牌成立的中国医药城医疗器械销售平台很有代表性。这一平台围绕医疗器械企业在设备、原料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更加完备的上游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同时,能够共享华为医疗和华越医疗在华东地区覆盖上千家经销商的销售网络和医院终端渠道,为园区企业开拓下游销售市场。借助这一平台,区内各家企业将能够享受统一的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提高园区医疗器械板块核心竞争力。
正如泰州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所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只需要集中精力在研发创新上,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
中国医药城从研发、申报、注册、生产、销售等方面全方位为医疗器械产业提供支持,助推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目前,医疗器械产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有3个,市级技术研究中心有9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4个,医疗器械检验所1个,医疗器械研究院1个。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中国医药城分所,受理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专项检验检测;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重点打造诊断试剂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平台,面向园区内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升级。
园区对医疗器械产品前期研发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取得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企业给予奖励;坚持“人才随着产业走”的理念,实施113医药人才计划,包括项目资助、人才购房生活补贴、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等。
如今的医药高新区,形成了产业集聚“强磁场”效应,让医疗器械这一新兴产业在这里升级腾飞。今年,疫情在考验医药高新区产业实力的同时,也将医药高新区医疗器械的名片“擦”得更加清晰。硕世生物仅用3天即研发成功全省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默乐生物在国内率先推出“一管三检”试剂盒,康为世纪等企业的试剂盒供货全国350家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
在诊断试剂领域,以硕世、康为世纪、默乐、泽成、瑞莱为代表的一批技术领先企业;在基因测试、核糖核酸、POCT等重点领域产业链完整、品种齐全、品牌响亮;在人乳头状瘤病毒21亚型/定量检测试剂、重大传染病诊断应急研发、血清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医药城企业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
先思达建立了国际首创产业化的体外“一滴血”糖组学检测测序平台,成功开发出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产品“寡糖链检测试剂盒”,通过审查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道,2017年获得“十三五”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支持。硕世生物成功开发出传染病病原体检测、肿瘤筛查等300多个产品,泽成自主研发的仪器及配套试剂成功通过欧盟认证,标志着泽成生物取得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通行证”。豪思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临床质谱筛查产品,在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治疗与监测相关技术方面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在非体外诊断领域,诺瓦立、信立康、德威兰等企业致力于人造合成类高端敷料的研发、生产。诺瓦立获得水胶体敷料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信立康的无机可生物降解新型医用生物再生材料——SGF硅凝胶纤维今年上市,并获得欧盟CE(IIB)认证,适合治疗慢性伤口、褥疮、下肢静脉溃疡、糖尿病足溃疡、Ⅱ度烧伤等促进愈合之用。德威兰的多聚糖止血材料也已通过国家局的技术审评和现场核查,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胡安平 刘昊宇 韩登军)